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

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

ID:13944082

大小:434.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5

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_第1页
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_第2页
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_第3页
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_第4页
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题点系列5:《物体的运动》【例1】下列单位换算是否正确()(1)4.5m=4.5m×100cm=450cm(2)456mm=456×=0.456m(3)36cm=36÷100m=0.36m(4)64dm=64×m=6.4m解析:只有(4)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单位换算应注意:①熟记同一物理理单位间的换算关系②换算的中间过程只要写结论单位即可,因此本题中(1)错在中间过程多写了单位,(2)错在中间过程中没有写单位,(3)错在中间过程中的单位换算。【例2】下列物体长度较接近1厘米的是()A.物理课本的宽度B.大姆指甲的宽度C.新铅笔的长度D.十张纸的厚度解析:当前初中生所用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和

2、新铅笔的长度都远远大于1厘米,一张普通纸的厚度是0.007厘米,远远小于1厘米,只有大姆指甲的宽度较接近1厘米。应选:B【例3】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__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解析:最小刻度是mm(即1小格)一大格为1cm,被测物体长准确值为2.4cm估计值为0.07cm,所以木块长为:l=2.47cm.【例4】用毫米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0.420米B.420毫米C.0.0420米D.4.202分米解析: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在记录有准确数的情况下,还应记录有毫米的下一位,即0.1毫米

3、位数上的估计数字。0.420米和420毫米这两个数据都没有估计数字,因此不符合要求;0.0420米,虽然有估计数字0,但都与实际不相符合,因为玻璃窗的宽度不会只有4厘米左右;这是记录结果时单位记错了;4.202分米符合上述要求,而且测量结果也有单位,是符合要求的记录数据。应选D。【例5】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甲:18.5cm,乙:18.50cm,丙:185mm,丁,1.85dm,他们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解析:只有乙是正确的,初看起来四个同学测出的木块长度通过换算后,似乎都一样,实际上从测量要求来说,记录数据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

4、估计值和单位,由题目可知四位同学用的毫米刻度尺,只能精确到毫米,毫米后还要估计一位,根据这个规则只有乙的记录才是正确的。【例6】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O℃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A.大B.小C.相等D.无法确定解析:因为钢尺的温度降低,尺收缩,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应选A。【例7】想测一枚硬币的直径,请设计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方法来测量,分别需要甩什么器材?解析: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解答。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π,则得直径。方法二:

5、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硬币的直径。【例8】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适合跳远项目测量用的刻度尺是()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m的刻度尺B.分度值为1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1m的刻度尺解析:考查学生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情况,A、D两选项的量程1m太小了,不合要求;B选项的分度值是1m,相对于跳远来说不易测量精确。应选C。【例9】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卷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0.8mm,乙卷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卷铜线的直径?解

6、析:如改用刻度尺测量就简单多了。办法是:在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金属线N匝,再用刻度尺量出缠绕的长度L,则金属线的直径D=L/N。但此题要求不用刻度尺求乙卷铜线的直径,那么可用已知直径的甲铜线代替刻度尺。先在一根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甲铜线若干匝(如M匝),再在另一根相同的铅笔上紧密缠绕乙铜线若干匝(如N匝),并使两组缠绕的长度相等,则长度N×D=M×0.8mm,D=M×0.8mm/N。【例10】“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解析: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

7、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但此题是一个由已知运动情况来判定参照物的问题,已知竹排在“游”,青山在“走”,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在发生位置变化?青山相对于“谁”的位置在“走”?在发生位置变化?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相对于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的。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