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

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

ID:13961986

大小:295.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7-25

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_第1页
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_第2页
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_第3页
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_第4页
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莆田十三五环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莆田市“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016年4月目 录一、规划背景4-2-(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4(二)莆田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5二、环境形势分析8(一)《莆田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情况回顾8(二)“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成就9(三)“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14(四)未来环境趋势分析16三、规划方针与目标19(一)指导思想19(二)基本原则19(三)规划目标20(四)规划年限21(五)规划范围21(六)指标体系21四、规划重点任务24(一)调整城市功能布局、推进产业升级24(二)水环境保护规划28(

2、三)大气环境保护规划33(四)城市声环境保护规划35(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36(六)土壤环境保护规划37(七)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38(八)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39(九)不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41(十)深入推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42(十一)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处置体系45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8六、重点工程52-2-一、规划背景(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同台湾省隔海相望;北接福州市,西连泉州市。市境位于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39′,东西长122.4Km、南北宽

3、80.5Km,陆域面积4200Km2。东南临海,有着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和山海自然景观以及博古典雅的人文景观。地质背景处于闽东南火山喷发带中段,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土壤属中亚热带和亚热带土壤类型。整个地势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平原广阔与逶迤的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构成了江南水乡。区域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东北风。莆田市是1983年9月建立的省辖市,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辖区重新划定为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有39个建制镇、7个乡集镇、8个街道办事处。全市201

4、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约285万人。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财政总收入17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110.3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00亿元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2.44亿元、比2013年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90亿元、比2013年增长13.3%。城镇化率55.3%,超出目标0.3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41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2600元的目标。经济保持在12%左右的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工业化进

5、程明显加快。-57-(二)莆田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2020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支柱产业基本形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前列、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努力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的莆田,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1.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左右,到2020年力争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万亿元以上,

6、年均增长16%左右;财政总收入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级收入力争2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40%,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集群化进程加快,在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电子信息等方面建成福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成长壮大。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57-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就业更

7、加充分,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全面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千人均床位数达到5.5张以上。4.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区域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基本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左右。老少边岛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快递”。5.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前列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

8、排放总量减少完成省下达指标,土地、水、海洋等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5%。农村安全饮用水全面实现。城市绿心有效修复合理利用,木兰溪、萩芦溪Ⅰ-Ⅲ类水质比例分别高于83.3%、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