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

ID:1397759

大小:5.67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7-11-11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_第1页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_第2页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_第3页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_第4页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 共识意见(天津,2008年8月30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肠道学组前 言一、共识意见遵循以下原则1、本共识意见仅为广泛共识的临床指南,不涵盖科研标准。2、力求简明实用,便于向各级医院推广。3、重视本领域相关新技术应用并尽可能提供相应的指引。前言二、本共识意见适用范围本共识意见适用于结直肠粘膜起源的早期大肠癌及相关癌前病变,同时亦适用于以上皮成分为主的大肠非肿瘤性病变,如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及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大肠错构瘤性息肉;本共识意见不适用于大肠的粘膜下肿物及其它非上皮源性肿瘤(如类癌、间质瘤、粘膜下囊肿或气囊肿、淋巴瘤及其它粘膜下肿瘤)。前言

2、相关术语定义一、早期大肠癌早期大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任一大小结直肠癌。其中局限于粘膜层的为粘膜内癌,浸润至粘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粘膜下癌。相关术语定义二、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指业已证实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有研究认为畸变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尤其伴异型增生者,应视为癌前病变。相关术语定义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一、结肠镜单人操作插入法尚无充足的证据支持单人操作法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但单人操作法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首先单人操作

3、法更有利于使用放大结肠镜,因放大观察时,必须精密掌握镜头先端部与粘膜间的距离民,最适距离约2mm,且要保持镜身稳定,双人操作法因操作者和助手间的配合很难达到如此精确,因此,单人操作法是放大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条件。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其次,单人操作法有利于对微小病变的定位观察,提高对微小病变的判别率。此外,单人操作法更有利于需要精细操作的某些结肠镜诊疗技术,如隐蔽位置的定位活检、透明帽辅助的粘膜切除术及结肠某些位置的反转观察。尚有证据显示单人操作法结肠镜诊断的并发症低于双人操作法。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二、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图1)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业已证明能明显

4、提高微小病变的发现率,并能更清晰显示所见病变的边界与表面结构,有利于内镜下初步判断病变性质。非着色性染色剂靛胭脂(IndigoCarmine)是目前最常用的粘膜染色剂,0.2%-0.4%的靛胭脂水溶液具有最佳的染色效果。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图1)三、放大内镜技术放大结肠镜在诊治结直肠肿瘤时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它能从近距离的正面、侧面、中等距离或远距离观察病灶,了解其肉眼形态、发育样式、有无凹陷、局部性状和范围;其次,它能改变大肠内的空气量,可观察病灶的硬化程度和周围皱襞的集中情况,可利用空气量的变化使病灶形状发生改变,并以此判断病灶的粘膜下侵犯程度;最后

5、,它能接近病灶观察其微小构造并进行隐窝的具体分型,这一方法使肿瘤侵犯程度的判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其实用性得到广泛认可。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放大内镜下肿瘤性病变的 陷窝分型大肠肿瘤性病变可依据病变的隐窝形态(pitpattern)作出下病理高度相符的诊断,目前有关结肠粘膜隐窝形态的分类广泛采用1996年的日本工藤分型法,主要根据隐窝的形态和大小将之分为5型,分别命名为I型、II型、III型、IV型、V型,其中III型又分为IIIs及IIIL两个亚型,各型的形态特征如下(表1)。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放大内镜下肿瘤性病变的陷窝分型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

6、四、超声内镜技术已有充分证据显示超声内镜技术有助于准确判断早期和进展期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对大肠癌的T分期有较高准确性,此外,已公认超声内镜是诊断大肠粘膜下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技术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形态分类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形态分为 两类基本型隆起型和平坦型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形态分类一、隆起型(I型,图2)一、隆起型(I型,图2):病变明显隆起于肠腔,基底部直径明显小于病变的最大直径(有蒂或亚蒂型);或病变呈半球形,其基底部直径明显大于病变头部直径。此型根据病变基底及蒂部情况分为以下3种亚型。1、有蒂型(Ip):病变基底有明显的蒂与肠壁相连;2、亚蒂型(Isp):

7、病变基底有亚蒂与肠壁相连;3、广基型(Is):病变明显隆起于粘膜面,但病变基底部无明显蒂部结构,基底部直径小于或大于病变头端的最大直径。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形态分类隆起型(I型,图2)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形态分类二、平坦型(II型,图3)二、平坦型(II型,图3):病变为紧贴粘膜面的地毯样形态,可略隆起于粘膜面或略凹陷于粘膜面,病变基底部直径接近或等于病变表层的最大直径,此型分为4个亚型。IIa,表面隆起型;IIb,表面平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