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ID:13994321

大小:3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5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儿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腰椎穿刺术 【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  取脑脊液化验协助诊断。   2.治疗性穿刺  (1)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疾病放出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减轻刺激和粘连,有利于缓解症状,促进病情好转。(2)鞘内注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生理盐水、激素。 【禁忌症】 1.颅内压明显增高,尤其是已有早期脑疝症状者。 2.后颅窝4占位性病变、高劲段脊髓肿物。   3.穿刺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脊柱有感染及畸形者。   4.严重败血症、休克、极度衰弱的垂危患者或躁动不安、难以合作者。 【操

2、作要领】 1.病人取侧卧位,脊柱靠近床沿,腰背部与床面垂直头纵轴、脊柱与检查台面平行,双手抱膝,尽量使脊背弯曲致间隙加宽,以便于进针。 2.通常取L3-4、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   3.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棘间隙刺入皮肤、皮下,使穿刺针垂直于脊平面,儿童一般一般2-4cm,可见脑脊液流出,若无脑脊液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作深浅调整即获得,个别患者因压力过低须用注射器轻吸一下才有脑脊液流出。   4.穿刺成功后嘱病人全身放松,留取脑脊液送检。   5.放出脑脊液后,拔出穿刺针,

3、穿刺点上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加压防止出血,胶布固定。 6.术后嘱家长予患儿去枕平卧4-6小时。 【注意事项】 1.穿刺点切勿在L1-2或以上以防穿刺损伤脊髓。   2.疑有颅高压者,腰穿之前,若有条件先行如脑CT、MRI扫描等检查。有脑疝者禁做,眼底水肿者应慎做,必要时应用脱水剂后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放脑脊液时宜慢、宜少。   3.在穿刺时发现颅压高时,不应放脑脊液,拔出穿刺针,并脱水治疗,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鞘内注药应先放出适量脑脊液,并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缓慢注入,严格掌握鞘内注药的种类及剂量。   5.术后患儿出现与体位有关的头痛,

4、考虑系脑脊液穿刺孔外漏引起颅内压低所致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静滴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6.对适应症或禁忌症应权衡得失,若疑为脑膜炎,即便是败血症也应做腰穿。  腹腔穿刺术【目的】诊断和治疗腹腔内疾病。 【适应症】 1.抽液协助诊断:了解腹水性质,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及病理学检查。 2.缓解腹水引起的压迫症状。 3.人工气腹  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4.腹腔内注射药物。 5.进行诊断性(如腹部创伤时)或治疗性(如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腹腔灌洗。 【禁忌症】   1.严重腹胀气。 2.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如结核性腹膜炎)引起腹膜腔内广泛粘连或粘连性包块、包

5、虫病者。 3.肝昏迷前期。 4.电解质严重紊乱。 【操作方法】 1.穿刺针:一般用注射针7号穿刺 2.穿刺点:选择左、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上,中1/3和外1/3相接处。如该处皮肤有炎症、肿块等,可在脐与耻骨连线的耻骨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1.5cm处。如腹腔内仅有少量积液或积血,可取脐的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但患儿应取侧卧位,并先排空尿液。 3.操作要点:视病情,让患儿坐于靠椅上或平卧稍向左或右倾斜。由助手固定好位置。术者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穿刺局部消毒后,铺消毒巾,用2%利多卡因麻醉至腹膜壁层,左手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持针经穿

6、刺点刺入,徐徐推进,待感觉进针阻力消失,即已进入腹腔,可抽取腹水。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嘱患儿排尿,以免刺破膀胱。 2.穿刺点应避开炎症感染局部。 3.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4.穿刺大量腹水的患儿,应将其腹部皮肤向外向下拉,或穿刺针进入皮肤后,斜行穿经腹肌进入腹腔。 5.进针不宜太深,以免伤及肠管。 6.腹腔内积液为血性时,只能取少量做检查用,禁忌抽吸或放液。 7.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儿一般情况、血压、脉搏及呼吸等,如发生休克,或在抽液过程中出现血液,应立即停止穿刺,使患儿安静平卧并予输液、扩容等

7、处理。 8.穿刺后腹水流出不止者,可用火棉胶封闭。 胸腔穿刺术【目的】确定胸腔积液性质,诊断性穿刺,抽液(气)减压或胸腔内给药治疗。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解除压迫症状或抽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 1.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     2.患儿不合作。   3.病重、有严重出血倾向、自发性气胸、大咯血、严重肺结核、肺气肿等。 【操作方法】   1.穿刺针:可用12号胸穿针,亦可用9号注射针、针柄套以4-5cm长胶管。 2.穿刺部位:术前应做体检(有条件者可做超声

8、波、X线灯检查),以明确积液或积气的部位。如为胸腔积液,一般以叩诊音最实处为穿刺点,常用穿刺部位在肩胛角下第7~8肋间隙;或腋中线第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