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

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

ID:13997627

大小:4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_第1页
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_第2页
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_第3页
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_第4页
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txt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要用自己的需求去衡量别人的给予,否则永远是抱怨。本文由yoga_jay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07国外建材科技                年 第28卷 第5期太阳能热利用储能材料的研究郭成州,黎锦清(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荆门448032)性能及其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储热材摘 : 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储热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储

2、热材料的分类、料节能效果明显,可降低运行费用。储热; 相变材料; 热能储存; 节能关键词: ResearchandApplicationsofThermalStorageMaterialsGUOCheng2zhou,LIJing2qin(TheCementPlantofGeZhouBa,Jingmen448032,China)Abstract: Thispaperreviewstheprogressofstudyandapplicationsofthermalstoragematerialsathome

3、andbroadanddescribestheirclassificationsandperformance.Thethermalstoragematerialshaveremarkableenergy-savingeffectandcancutdowntheexpenditurewhentheyareused.tphasechangematerials; heatenergystorage; savingenergyKeywords: hermalstorage; 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了20“能源危

4、机”各国,都开始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关人士指出,本世纪的能源开发应走多元化战略,大力开发水电、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再生资源,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如下若干明显的[1]优越性:1)储量的“无限性”。太阳能每秒向太空放射的能量约为3.8×023kWh,是目前全球能耗的数万1倍。相对于常规能源储量来说,太阳能的储量几乎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存在的普遍性。相对于其它形式能源来说,太阳能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可就

5、地取用。这就为常规能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美好前景。3)利用的清洁性。太阳能像风能、潮汐能等其他洁净能源一样,其开发利用时,几乎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4)开发的经济性。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从中长期角度看,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性。鉴于上述特性,太阳能必将在世界能源结构转18换中担纲重任,成为理想的替代能源。目前全世界都在研究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由于太阳能对地球能量的输送存在时间性,所以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一个重大

6、的难题便是如何在夜间和阴雨等无太阳直接照射的情况下进行发电。这就需要将太阳能用适当的方式储存起来,再在适当的时候将其取出利用。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太阳能直接加热传热媒体,在通过传热媒体将热量传给储热容器;在适当的时候再由传热媒体将热量从储热容器中取出利用,进行发电。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熔融盐等相变材料进行储[224]热,其大多应用于低温的建筑领域,而作为高温使用时,尤其是作为热发电用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熔融盐等相变材料对热交换管道和储热容器有着极强的腐蚀性,这就缩短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电厂运行成本。为解决

7、这个问题,美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均在研究其他储热方式,如改性混凝土储热[529]研究,希望能降低发电厂的发电成本。本文对储热材料进行阐述,对高温用热发电用的新型混凝土的应用进行展望。2007国外建材科技                年 第28卷 第5期1 储热材料研究现状及分析储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可用于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配给矛盾,在太阳能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102

8、12]研究热点。现行的储热方式主要有:显热,潜热(相变)和化学反应热储热3种方式。显热储热技术发展最早、最为成熟储热装置的运行和管理也较为方便;潜热储热密度较高,而且储、放热过程近似等温,特别是[13217]固液相变储热,储热系统效率较高,体积较小;化学储热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来进行储热的,这种储热方式虽然具有储热密度大等独特优点,但技术复杂并且使用不便,对系统及设备要求较高,[13]目前仅在少数领域受到重视。目前,化学储热主要用在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