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ID:13998671

大小:7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5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_第1页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_第2页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_第3页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_第4页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指导老师:班级:小组成员:17实践报告方案策划一、主要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扫除了障碍。二、总的从四方面说:1、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经济:洋务运动3、军事:辛亥革命4、文化:五四运动三、word文档和ppt1、开篇点提:现代化的定义,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描述2、点出有哪些革命,并对这些革命进行歌颂和赞扬3、这些革命的作用和影响4、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阐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5、点出我们的中心思想,即主要观点6、结尾(要表达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国近代的伟人

2、们的奋斗,突出这一过程的艰辛和困难,我们应该加倍珍惜下面带花的成果。)17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近代的中国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在这艰苦的期间,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挽救中国,这些改革对现代化也有重要影响。对现代化概念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化实际上是指社会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运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和民

3、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开始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开始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一)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现代化作为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历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观念意识的转变。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儒学占主导地位,文化传统中情性与封闭因素浓厚的社会结构中,观念意识的开放与现代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洋务”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冲击。在一定程

4、度上,洋务思潮的滥觞,实际上开始了传统文化观念意识向现代化转换的过程。这是近年来洋务运动研究中所忽视的一个方面。现代化既然意味着由封闭到开放的变革,它就包含着一种新的变易与发展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信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的。洋务运动对观念意识的冲击与变革,首先便表现在变易观念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外关系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面临着一场亘古未有的“大变局”,这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们的共识,所谓:“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筹海篇”:“筹洋刍议”他们认为,中国历史自开辟以来,经历了由“鸿荒之天下,一

5、变为文明之天下”,再由“封建之天下,一变为郡县之天下”,而此时,又由“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而这最新的变化,是数千年来的大变局,“筹海篇”:“筹洋刍议”。“盖天运使然”。在这一大变局中,洋人的“船坚炮利”、“争奇夺巧”,“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洋务派主张因时变通,采取顺应世变的办法。他们认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不能闭门不纳,束手而不向”,“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因为“以时局观之,中外通商之举,将与地球相终始矣,此时而曰徒戎攘夷,真迂儒不通事变者也”。只有“

6、力排浮议、以成格为万不可泥,以风气为万不可不开”,才能“转祸为福,变弱为强。不患彼西人之日来,而但患我中国之自域。无他,在一变而已矣”。17洋务派的这种变易观,反映了他们已经从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来观察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主张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进行变革,实际上它已包含了社会进化论的因素,已开始突破传统的变易观的框架。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是强调所谓“华夷之辩”的。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华夏”之外,其余都是“蛮夷”之邦。这是一种狭隘封闭的世界观,与现代化的开放意识是格格不入的。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根本无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洋务运

7、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尚有比中国优越的地方。他们认识到,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因此,必须摒弃那种“防严夷夏”的迂儒之见,“循用西洋之法以求日进于富强”,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否则,中外相照,“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因此,他们强调,“今日所急唯在力破成见,以讲求实际而已”,“西政西学果其有益于中国,无损于圣教者,虽于古无征,为之固亦不嫌”,这种观念,较之于那些“该夷犬羊之性”、“若抚驭得宜,不但

8、不虑其为害,究则尚无大害”,以及认为对外妥协是“以小事大”等陈腐观念,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历来是重道德而轻物质,重视“义理”而忽视物质生产,即所谓“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从传统价值标准来看,治国的根本,在于“尚礼义不尚权谋”,“在人心不在技艺”,“欲求制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