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ID:14000742

大小: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5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_第1页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_第2页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_第3页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_第4页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  论文摘要: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妇女形象批评”、“妇女中心批评”、“身份批评”。美国女权主义批评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应超越其单一的性别立场走向全方位的性别诗学,在保持多元模式的前提下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流派理论,建立自己的批评和理论体系。  论文关键词: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黑人女权主义;女性批评  20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的新女权运动在美国展开,既而迅速波及欧洲并扩展到整个资本

2、主义世界。这一从性别角度出发的思潮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颠覆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观念。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正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新女权运动在文学和批评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总体而言,英、美、法三国的女权批评在世界范围影响较大。尽管这三派女权批评都吸收了玛丽·沃斯顿克莱夫特(MaryWollstonecraft)、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lf)、西蒙·波伏瓦(SimonedeBeauvior)等早期女权主义者的思想,都将女性在文学创作及批评领域所受到的歧视作为批评的出发点,但因各派侧重的方法和理论不同,各国

3、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三派女权批评又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法国的女权批评深受精神分析学、语言学、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强调女性受压抑的状况并致力于在语言领域寻求突破。英国的女权批评更多地受到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影响,在后期又吸收了法国精神分析学的某些观点。他们重视批评实践的政治意义,主张参与历史进程,以促进深刻的社会变革。而美国的女权批评则从人道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注重文本分析,揭露在创作和批评领域的性别歧视,并致力于挖掘女性文学传统,建立自已的批评原则。本文着重探讨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历程、代表思想及其理论走向。  一、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阶段  

4、美国的女权主义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妇女形象批评”(WomefsImageCriticism,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妇女中心批评”(Women-centeredCirticism,70年代中后期)、“身份批评”(IdentityCriticism,80年代至今)。  “妇女形象批评”的重点在于解构男性作家文本中的性别歧视,解构其中塑造的“不真实”的妇女形象以及形象背后蕴涵的性别权利关系。女性批评家分析,妇女形象在男作家那里,往往表现出两极分化的倾向,不是天真、美丽、可爱、善良、无私的“仙女”,就是恶毒、刁钻、淫荡、自私、蛮横的“恶魔”。伊莱

5、恩·肖瓦尔特(ElaineShowalter)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学实践的厌女症”和“对妇女的文学虐待或文本骚扰”。因此,初期的女权批评是通过解构的阐释来破坏男性写作和批评的权威性,提醒女性读者在阅读时持抗拒态度。如朱蒂斯·菲特利(JudithFetter—ley)在其《抵抗的读者》中指出:“女权主义批评是一种政治行为,其目的不仅仅是解释这个世界,而且也是通过改变读者的意识和读者与他们所读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去改变这个世界。妇女形象批评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女性经验之上的颠覆行动。这一阶段,玛丽·艾尔曼(MaryEllman)的《思考妇女》和凯特·米利特(KateM

6、illett)的《性的政治》被称作妇女形象批评的经典之作和理论源泉。  “妇女中心批评”着重挑战父权传统下的经典文学书目(canon)标准。女权批评家认为,父权制美学起到了压制、贬低妇女文学的作用,众多女性作家作品在父权文化权威的垄断下遭受被放逐的厄运。因此,女权批评的重点在于重新挖掘大批被传统文学批评标准遗弃的女作家及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凯特·萧班(KateChopin)的《觉醒》和C.P.吉尔曼(CharlottePerkinsGilamn)的《黄色糊壁纸》。但在挖掘作家作品的过程中,批评家意识到,这些单个的个人提供的东西非常有限,不足以挑战父权制的文

7、学标准,于是产生了将妇女文学体系化的要求,从而转向对妇女文学史的研究。苏珊·古芭(SusanGubar)和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MGilbert)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和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Sholwalter)的《她们自己的文学》就是典型的代表。  “身份批评”立足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地位,从种族、阶级、文化、政治、经济等不同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妇女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突破了单一性别视角的局限,拓展了批评的维度,使妇女批评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态势。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以自人中产阶级妇女为中心,忽略了少数族裔妇女及其文学的特殊性。20世纪7

8、0年代后期,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开始向白人女性主义批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