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ID:14002142

大小:19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_第1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_第2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_第3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_第4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摘 要:都格井田位于杨梅树向斜北翼,北东为马龙向斜,南西为妥倮向斜。井田内地表发现断层2条,钻孔内发现落差小于30m的断点33点,主要以中—小型断层为主,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由于该井田受杨梅树向斜等褶皱影响,裂隙及小断层发育,对煤矿生产有较大的影响。关键词: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成因分析,结论0 前言都格井田位于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城西南部的鸡场乡、都格乡、发耳乡。井田范围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52.17km2。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a。从2011年开始动工建设以来,矿井建设进度低。影响矿井建设进度的因素很多,但其地质构造是主要因素之一

2、。因此,分析研究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对于今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 区域构造特征1.1本井田属六盘水煤田,六盘水煤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陆块(Ⅰ级)黔北隆起(Ⅱ级)六盘水断陷(Ⅲ级)。1.26六盘水断陷:北东和南东分别以紫云—垭都断裂和黄泥河—潘家庄断裂为界,与北东侧的遵义断拱分开。泥盆至石炭纪期间拉张沉陷,致使泥盆至石炭纪的沉积厚度较大。紫云—垭都断裂两侧地层的明显分化,表明其在海西期仍有较强的活动性。见下图。井田内岩浆岩为峨嵋山玄武岩组,平均6厚度达400m左右。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及拉斑玄武岩;中部为浅灰及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及

3、细砂岩组成,夹薄煤层;上部为深灰、紫红、暗绿色的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顶部20m左右为凝灰岩及少量玄武岩。峨嵋山玄武岩组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全井田均有分布,对含煤地层沉积起到填平补齐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聚煤场所,为龙潭组含煤地层提供了良好的沉积基底;峨嵋山玄武岩组对含煤地层的分布、沉积岩性、岩相及含煤性等有一定影响,但对含煤地层无破坏作用,对煤的变质无影响。井田内主要以中—小型正断层为主,岩石风化程度较高,裂隙十分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井田深部的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和其下伏的下二叠统茅口组呈不整合接触,茅口组灰岩为强含水层,其上覆峨嵋山玄武岩在煤系地层与茅口灰岩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隔水

4、层,对煤矿采矿及防治水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井田位于杨梅树向斜北翼,杨梅树向斜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复式向斜,北东为马龙向斜,南西为妥倮向斜。地层倾角,北盘江以东地层倾角15-35°,北盘江以西8-15°;全井田平均20°。井田内地表发现断层2条,钻孔内发现落差小于30m的断点33点,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2.1褶曲马龙向斜:轴向近东西,长约8km,宽约4km,北翼地层倾角较陡30-45°,南翼地层倾角较缓10-25°。妥倮向斜:位于井田中南部,轴向近南北,走向N端NE—6SW向,向南变为近S—N向,呈弧形延伸。延伸长度约5.7Km,宽约4km,西翼地层倾角较陡32

5、-48°,东翼地层倾角较缓11-22°。核部最新地层为下T1yn4近顶部白云岩,两翼地层均为T1yn、T1f、P3L、P3β等地层。为一不对称宽缓向斜。2.2断层井田内地表发现断层2条,现分别叙述如下:F1:位于保家垭口,走向长200m左右,倾向SW,倾角75-81°,落差39m左右,为一正断层,切割地层为P3l2。地表多被滑坡及第四系掩盖,仅见1断点,地表呈向南东凸出的弧形,地表露头点破碎带宽2m左右,断面清楚,有擦痕及断层角砾。F2:位于坪子头,走向NW—SE向,走向长800左右,落差38m左右。地表多被滑坡及第四系掩盖,仅见1断点,地表露头点破碎带宽1m左右,断面清楚,有擦痕及断层

6、角砾。F137:正断层,落差56m。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作的《贵州省水城县都格煤矿煤炭勘探报告》,该断层分别在J6-2、6-5、5-5号钻孔有所揭露。J6-2号钻孔断失12号煤层,6-5号钻孔断失7、10号煤层,5-5号钻孔断失13-1、13-2煤层。在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勘查施工过程中在钻孔内发现落差小于30m的断层点32点,大部分为正断层,其中,FJ4-1、F5-3-2地层重复,呈逆断层。3 井田地质构造成因分析6从区域沉积资料分析,在晚古生代期间,在峨眉地裂的影响下,沿现今的威宁、水城、六枝、镇宁等地,呈北向展布的一个槽形断陷盆地,盆地的两侧分别受紫云一垭都同沉积断裂及威宁-水城同沉积

7、断裂控制。在盆地内,泥盆系、石炭系及中下二叠统为深水沉积的暗色碳酸盐岩、泥岩和硅质岩,以含浮游生物为主。盆地两侧的相应地层由富含底栖生物化石的浅色碳酸盐岩组成。该槽形盆地夭折于晚二叠世。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在此期间进行的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由于南北向的不均衡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