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

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

ID:14006880

大小:4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5

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_第1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_第2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_第3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_第4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曾艳兵【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1【复印期号】2008年04期【原文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4期第131~137页【英文标题】WestClassicsinViewofCross-CulturalStudies ZengYanbing【作者简介】曾艳兵,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天津300387)【内容提要】西方经典在中国的接受必然经过了文化的过滤和转换。西方经典的中国化与中国译介者的眼光和视野分不开,并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主流文学传统紧密相关。西方经典还必须经受现代性的考

2、验。西方经典永远是一个他者,但正因如此它才具有特殊的魅力和意义。IntheacceptanceofwestclassicsinChina,thereisaculturalfilteringandtransition.ThelocalizationofwestclassicsisclosetotheviewofChinesetranslators,andisrelatedtoChinesepoliticalideologyandthetraditionofmainstreamliterature.Thewestclassicsmustgothroughthemoder

3、ntest.Sincetheyarealwaysnon-native,thereisparticularcharmandmeaninginthem.【关键词】跨文化/经典/西方/中国cross-cultural/classic/west/China中图分类号:IO-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7)04-131-04我们处在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程度的责任感批评经典、阐释经典[1](P37)。这给我们认识、理解和阅读经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性。我们可以极为便捷地读到本土以外的世界经典,重新打量和思考我们自己的

4、经典,还可以在跨文化的交流中重构经典、创造经典。经典于是又成为时代的新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跨文化视角审视和思考西方文学经典,考察和辨析西方经典在中国的接受过程,揭示中国化的西方经典如何成为中国现代经典的一部分。一 西方经典的中国化西方经典的中国化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西方经典被译介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及发生影响;二是西方作品在中国被经典化,在此过程中被赋予的价值和意义。西方经典并不一定为中国的西方经典,它进入中国必定经过了一个翻译、过滤、转换、变形的阶段。什么是西方经典?哪些作家构成了西方经典?美国当代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西方正典》一书中选出了26位

5、作家,他们是莎士比亚、但丁、乔叟、塞万提斯、蒙田、莫里哀、弥尔顿、萨缪尔约翰逊博士、歌德、华兹华斯、简奥斯汀、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狄更斯、乔治艾略特、托尔斯泰、易卜生、弗洛伊德、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夫、卡夫卡、博尔赫斯、聂鲁达、佩索阿、贝克特。虽然布鲁姆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也并不意味着以上作家就代表西方经典的全部。显然布鲁姆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自问道:为何不选彼特拉克、拉伯雷、阿里奥斯托、斯宾塞、本琼生、莱辛、斯威夫特、卢梭、布莱克、普希金、麦尔维尔、贾科莫莱奥帕尔迪、亨利詹姆斯、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巴尔扎克、尼采、福楼拜、波德莱尔、布朗宁、契诃夫、

6、叶芝、劳伦斯和其他许多人呢?[2](P1-2)布鲁姆更看重民族之经典与文类之经典的崇高性和代表性,因此他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如果我们以布鲁姆的西方经典为参照,那么,最初译介到我国的西方文学中哪些可以算得上是西方经典?哪些则渐渐成为了中国的西方经典?西方经典究竟是如何中国化的?西方经典的中国化大约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据郭延礼考证,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当始于19世纪的70年代,翻译诗歌以1871年(同治十年)王韬与张芝轩合译的《普法战纪》中的法国国歌(即《马赛曲》)和德国的《祖国歌》为代表。小说以1872年初(同治十一年腊月)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长篇小说《昕昔闲谈》为代表。

7、[3](PP23)但这些都不是西方的文学经典,据日本学者樽本照雄教授的统计材料显示:自1895年至1906年,中国出现的翻译小说达516种(部或篇)之多,但这里又多少可以算得上是西方经典呢?1899年林纾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西方文学经典在中国的翻译从此正式拉开序幕。五四运动前后是西方经典进入中国的重要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通过部分地吸收欧美经典特别是英语经典而实行的经典相对化和国际化创造了条件。所有主要的西方作家都被译介到了中国。[1](P46)20年代以后西方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开始走向深入和多元化。现代文坛的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