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ID:14013237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5

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_第1页
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_第2页
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_第3页
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_第4页
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大学生就业机会研究  一、就业机会均等内涵解读  大致地说,机会均等具有这样三层具体的涵义:第一层,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这是指具有相同潜能的人应当拥有争取相同前景的机会起点,不应因为其社会出身而受到影响。第二层,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这是指应排除一切非正常因素,保证机会的实现过程人人均等,即规则相同。第三层,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自然禀赋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弗里得曼在《自由选择》第五章“天生平等”一章中,对“机会均等

2、”作了充分的、精彩的说明。“机会均等最好的解释也许是法国大革命时的一句话:前程为人才开放。这是说一个人不应受其出身、信仰、肤色或其他无关特征的影响,而只是他的才能决定他所得到的机会。机会均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出生和素质不同的人希望能够从事不同的事业。”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均等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能否获得就业职位的最主要因素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应因出身、专业、院校、经历等不同而失去相同的就业机会,但是允许在合理范围内因为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不同而出现有差别的就业结果。  二、大学生就业机会问题调查情况  笔

3、者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为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并且掌握真实的情况,选取了南京市比较有代表性的五所高校,自行设计了针对大学生对于就业机会问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样本,回收435份有效样本。样本包括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男性毕业生占%,女性毕业生占%,%为城镇户籍,%为农村户籍,%是文科生,%是理科生。可见本次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可以初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问题上的情况。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的人直接或间接遇到过就业机会不公,其中有%的人亲身经历过,%的人见到身边的人遭遇过,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就业机会

4、不公已经屡见不鲜,也凸显了本研究的必要性。调查发现:工作经验、专业、院校、性别、家庭社会背景、学历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大学生把这些因素作为求职阻力的百分比依次是%、%、%、%、%、%。而户籍、运气等其他因素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比较轻微,所以暂不研究。有%的调查对象遭遇就业机会不公后感到不满但只是埋怨,%的调查对象没感觉,早已习惯,只有极少数%的调查对象会去举报。说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无法通过有效途径维护自身的平等就业权。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机会均等的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机会不公,本文将从机会平等

5、的三个维度:家庭出身、社会规则、个体差异这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家庭出身的不同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  尽管影响公平的诸多社会因素均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另一个社会隐私,一个最关键的社会因素——家庭出身——对人们权力及利益分配上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始终没有取得令人欣慰的突破。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的2000位公众的问卷调查中提出社会关系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壁垒。53%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能力与关系相比,后者对就业的影响更重要,而24%的毕业生表示与自己喜爱的工作无缘,就是因为自己

6、没有关系。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虽然带有一些宿命论的色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后代一毕业就能获得令人艳羡的好工作而有的普通毕业生即使自身很优秀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现状。这对于来自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就更不公平了。  社会规则的缺陷对大学生就业造成阻碍  1.相关法律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有关就业公平的法律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大学生就业机会均等失去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对就业公平、就业歧视的概念缺乏明确界定,且对不公平招聘条件也就是就业歧视的范围规定太窄。虽然《就业促进法》

7、第3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但是除了法律里所强调的这四种歧视之外,如大学生遭遇的院校、经验、学历等方面歧视的情况并没有涵盖在内。二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执行细则,“反就业歧视”缺乏明确的执行细则,新颁布的《就业促进法》依然未能明确规定。  2.用人单位设置层层壁垒  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之一,其对于人力资源的既定方针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产出。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人才设置层层壁垒,从工作经验、性别、院校、专业、学历等各个方面限制条件从而选拔“最优秀”的人才。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的过程

8、中盲目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缺少整体、长远、发展的人才观,对大学生的潜力、可塑性和经验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培育的客观规律没有足够重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各种苛刻的要求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限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