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

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

ID:14013882

大小:4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5

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_第1页
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_第2页
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_第3页
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_第4页
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_第5页
资源描述:

《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76-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自然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雷电天气就是其中之一,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都非常大。例如:今年夏季重庆市开县一小学两间教室由于雷击造成当场7人死亡、2人重伤、其余几十人昏迷的惨剧。因此,普及有关雷电知识加强雷电防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雷电的形成:(一)积雨云的形成:雷电是一种剧烈的大气放电现象,通常发生在积雨云当中。这类积雨云又叫雷暴云,它是由于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水汽不断升到空中所致

2、。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空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空气上升绝热膨胀降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容易达到饱和和过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便容易凝结成云了。三是环境能不断提供云体增长的能量(层结不稳定)。在夏季的午后,空气潮湿,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快速升高,暖湿气流迅速上升,天气闷热无风,若闷热得很厉害,淡积云快速发展成浓积云和积雨云,就会出现雷暴。一次雷暴过程并不只是一块雷暴云,而往往是由几个或更多个处于发展阶段的雷暴单体所组成。这些单体虽处于同一个雷暴云里,但每个单体内的环流一般是独

3、立存在的。在每个单体之间,一般都有空隙,这里上升气流很弱,或有下沉气流。这些多单体的雷暴云所包含的每个单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处于不断新生和消失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因此,尽管每个单体的生命期有限,而一个多单体的雷暴云,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却可维持好几个小时。待到最后一个雷暴单体消失而不再出现新单体时,一次雷暴过程才告结束。(二)雷雨的形成:上述雷暴云我们又称为雷雨云。在雷雨云里,空气动荡不定、上下翻腾,云的上部温度低于0℃的云滴互相碰撞,在冰晶上面冻结,使冰晶变大。当冰晶增大成大水滴。一些大水滴再通过破裂

4、,及与其它小云滴碰撞并增大,水滴又不断变大和变多。于是一部分大水滴就落到地面,成为雨;另一部分随气流上长到云顶附近冻结成小冰珠,小冰珠随气流的升降,来回反复,合并增大,落到地面便是冰雹。一块雷雨云就好象是一架庞大的机器,它把大量的水汽"制造"成雨滴、冰雹。同时,由于雷雨云中的微粒相互摩擦,使得一部分原子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带电。在积雨云之间或积雨云与地面之间。由于积雨云内空气所含的水蒸气比干燥空气多,而电荷极易吸附在水珠表面,故积雨云可积聚许多电荷,引起大规模的闪电和巨大的雷响。  (三)闪电的

5、形成:A、实验基础:找一个小电池,从电池的正负两极各引出一根电线,然后把两根电线头互相碰一碰,就会发现线头附近冒出火花,同时还有"叭、叭"的声音。这是因为,两个线头相距很近、没有完全接触上,电流可以从空气中通过,把线头间那一个小区域的空气灼热击穿,形成一个小爆炸,发出了光亮和响声。这个现象名叫"火花放电"。它和天空中发出的电闪雷鸣的道理一样。天空中的雷电,就是在两块带电的云层之间,在云层与地面之间,或者在一块云的不同部位之间放电的结果。B、实际分析:我们知道,雷雨云中的气流,每时每刻都在激烈地翻腾着,

6、这样一来,温度低于0℃的云滴、冰晶或霰粒之间便发生剧烈的碰撞或摩擦,因而破裂分离,同时就帯上了正负不同的电荷。带正电的小冰晶被气流带到云的顶部,而带负电的大冰晶较重,则下沉到云的下层,融化为带负电的水滴。这时水滴受上长气流的冲撞,又分裂成许多带负电的小水滴或带正电的大水滴,带正电的大水滴集中到云底,带负电的小水滴又被上长气流抬高。这样,在云的不同部位就积聚着不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电位差愈来愈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吐火挥鞭"--剧烈地放电。例如线状闪电,它是由一个很暗的先导闪击开始的。先导闪击是沿着一条路

7、径一步一步地伸向地面的,这种情况叫做"逐级向下的先导闪电"。但是,先导闪击有时也会毫不停留地一直向下延伸,这种情况叫做"直窜先导闪电"。紧跟在先导闪击之后的是主闪击。紧接着主闪击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放电,它们的数目可达到20个以上,整个放电过程可持续半分钟。完成一次放电的时间是如此短暂,从而使每次放出的电流都十分巨大,可以达到1万安培,甚至超过10万安培。闪电的电流一般在10微秒左右达到峰值(10~100千安),在峰值电流之前电流上升率达最大值(约10千安/微秒)。云地电位差一般为107~108伏,一次输

8、送约20库电荷,所以一次闪电的能量约为2×(108~109)焦。这样强大的闪电电流在数厘米直径的通道内瞬间通过,产生了激震波,在传播一定距离之后退化为声波,即我们听到的雷声;同时这样大的电流将使直径只有十几到几十厘米的放电路径迅速增温至几万度。炽热的高温使放电路径上的空气几乎完全电离,因而发出耀眼的光亮,这就是闪电。  C、理论依据:1、冰晶由极化冰雹上的碰撞弹回过程或云滴由极化雨滴上的碰撞弹回过程,可产生雷雨云中的起电。2、一个极化的雨滴在有离子或带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