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期中整理

八下语文期中整理

ID:14017461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5

八下语文期中整理_第1页
八下语文期中整理_第2页
八下语文期中整理_第3页
八下语文期中整理_第4页
八下语文期中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期中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与朱元思书1.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显出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船儿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多里地中,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奔腾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

2、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2.古今异义①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②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今义: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③戾古义:至.例句:鸢飞戾天者。 

3、 今义:罪恶。3.倒装句对偶句⑴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⑵互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⑶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马说1.翻译: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

4、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2.古今异义①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②安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③等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

5、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④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⑤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⑥食古义:通“饲”喂养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一词多义:之  1.虽有千里之能:的  2.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能  1.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2.安求其能千

6、里也:能够策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From《木兰诗》)而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2.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食  1.一食尽粟一石:吃,动词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3.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动词虽  1.故虽有名马:即使  2.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其  1.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2.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3.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4.其真不知马也

7、:表推测,“恐怕”  5.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以  1.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2.策之不以其道:按照道  1.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2.道不通:道路3.特殊句式1.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介词结构后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4.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主旨句;点明中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没的具体表现)  3.食马者不

8、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直接原因)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5.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  6.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7.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8.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