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

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

ID:1402008

大小:1.3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1

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_第1页
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_第2页
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_第3页
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_第4页
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重心两汉戚宦交替掌权及党锢之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甲部:秦漢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2)19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甲部:秦漢學習重心:兩漢戚宦交替掌權及黨錮之禍建議分析內容:·外戚與宦官得勢與交替掌權的情況。·黨錮之禍。探討問題建議:·外戚與宦官如何取得政治權力?兩者為何會交替掌權?·東漢黨錮的成因是什麼?士人與宦官的鬥爭情況怎樣?它與東漢的衰亡有什麼關係?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2)19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甲部:秦漢探討問題建議(1):外戚與宦官如何取得政治權力?兩者為何會交替掌權?西漢的外戚(一)「西漢初年,宗

2、室、功臣、外戚,均為朝廷之三大系。(漢)以宗室、外戚、功臣三系與王室相夾持而為治。外既大封同姓為王國與郡縣相雜,內則丞相、御史大夫諸要職,雖不世襲,而大例非列侯莫得當,則為一階級所專有,體勢近於世襲。歷史進化以漸不以驟,古代貴族封建政體一變而為平民的統一政府,廣土眾民,孤危之勢不足以持久,故外有封王,內有列侯,粗為等次,以相扶護。猶嫌王室單微,則援用外戚以為之輔。……文帝既立……外撫馴諸王,內調狎功臣,卒使王室漸安穩。……吳楚七國之亂後,宗室地位日削,功臣傳世漸久,亦不保其位,於是王室依仗乃惟有外戚。武帝以後,

3、中朝始分,於是宰相為外朝領袖,而大司馬大將軍為內朝輔政,其職則胥由外戚為之。……封王、列侯漸次在政治上消失,漢武以後的文治政府漸次形成,王室與政府漸次分開,而外戚卻由此到他政治上地位,只要政治情態一時不變更,則外戚地位繼續有其存在,故外戚擅政,已起西漢,而尤以武帝以後為甚。光武中興,又減削外朝政府之權力,一移之內朝王室,於是外戚勢任愈大。」節錄自錢穆:《國史大綱》(香港:商務印書館,1989年)(修訂本),上冊,頁118-121。「內朝」的產生「秦與漢初的丞相,雖主掌全國政事,但丞相係由皇帝任命,必須向皇帝負責

4、,因此實際上皇帝才是最高的行政領袖。漢武帝時,聽事日廣,皇帝的侍從與隨員大量增加,漸奪丞相之權,到了晚年,武帝更把決事地點從外廷移至內廷,經常侍從皇帝左右的士人和宦官,如尚書、侍中、散騎、中常侍、給事中等,因出入禁中之便,形成所謂「內朝」。武帝是「內朝」的領袖,丞相則變成為聽命於內朝的執行官,失去參最高決策的權力。內朝的尚書以職司出納王命,漸握實權,武帝以後,尚書的權力日增,成為當政大臣必兼的職務。昭帝時,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的頭銜輔政,又置前、後、左、右將軍,成為內朝的最高決策集團。丞相變成大將軍的

5、部屬,外朝官員,只有加侍中、給事中頭銜者,才能參與內朝的決策,此為西漢政制的一大變革。」引自鄭欽仁:〈王者佐‧社稷器——宰相制度〉,載鄭欽仁編:《中國歷代政治制度集論》(香港:中國史學社,1984年),頁95-96。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2)19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甲部:秦漢西漢的外戚(二)「(武帝時)李廣為能將,得人心,漢軍及匈奴對他有同樣的敬畏,可是始終不得封賞。在最後一次征戰之中,他被逼迂迴,終在行軍持失道。大將軍衛青,是皇后衛子夫之異母弟,揚言要報告皇帝聽候御前處分,李廣羞憤之餘,引刀自裁。但

6、另一面,衛青的三個兒子尚在孩提之中已因父親的軍功封侯。另外一個將軍霍去病是皇后的外甥,也始終受皇帝恩寵。……霍去病英年早逝,不及封上大將軍名號。後來此名號落在他異母弟霍光頭上,而霍光終生未帥兵出塞,可是卻成朝政糾紛的中心。」引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頁59-60。西漢的外戚(三)「東漢王朝建立後,光武帝陸續採取了一系列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防範功臣與外戚的權勢過度增長。……對於外戚,光武時亦規定了『後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後漢書

7、‧明帝紀》)的制度。……在剝奪功臣實權、防止外戚干政的同時,東漢初期的統治者還採取了一些限制宦官干政的措施。這些措施的內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實行西漢晚期『罷中書宦官』的規定,將宦官排除在尚書中樞政務之外。……二是限制宦官子弟為官,防止宦官家族結黨營私。……由於採取了一些限制宦官干政的措施,東漢初期自光武帝直至明帝、章帝時期,宦官集團期基本上受到了抑制,尚未出現宦官干政的局面。但是,在此期間曾對宦官制度進行了一些調整,其影響卻是不容低估的。西漢時期的一些內廷宦職,或用閹人,或用士人。……東漢初年以後,

8、內廷近侍之職完全由閹人宦官來擔任了。這種變化,一方面勢必將導致宦官機構的擴大和宦官人數的增長,為宦官勢力迅速膨脹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這也將進一步隔絕專制君主與外臣士人之間的聯繫,加深君主對宦官的依賴程度,為宦官操縱君主、專擅朝政提供了條件。」引自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頁111-112。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2)19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