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导学案2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导学案2

ID:14026840

大小:2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导学案2_第1页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导学案2_第2页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导学案2_第3页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导学案2_第4页
资源描述: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导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后学案1、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③在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④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入烧瓶中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尾气导入吸收剂中A.①②③④⑤B.④③①②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2、在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Cl2,制备装置中须安装分液漏斗而不使用长劲漏斗,有关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防止Cl2通过漏斗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B.便于控制加入浓盐酸的量C.因长颈漏斗加热时易破裂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3、已知HCl

2、难溶于CCl4。如图4-1所示,下列装置中,不适宜于HCl气体尾气吸收的是()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装置图如右所示: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若有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⑵用1molMnO2与含HCl4mo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在不考虑HCl挥发的情况下,得到的Cl2为()A.2molB.1molC.小于1molD.大于2mol※⑶兴趣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填序号)。A.氢氧化钠溶液B

3、.碳酸钠浓溶液C.浓硫酸⑷检验氯气已经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实验开始前,某学生对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已知,仪器A气密性良好,且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在线】氯气的生产历史氯气的生产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含有二氧化锰)和盐酸作用,首先制得了氯气:4HCl(浓)+MnO2=MnCl2+2H2O+Cl2↑然而,由于当时还不能够大量制得盐酸,故这种方法只限于实验室内制取氯气。后来法国化学家贝托雷把氯化钠、软锰矿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装入铅

5、蒸馏器中,经过加热制得了氯气:2NaCl+3H2SO4(浓)+MnO2=2NaHSO4+MnSO4+2H2O+Cl2↑,因为此法原料易得,所以,自1774年舍勒制得氯气到1836年止,人们一直沿用贝托雷发明的方法来生产氯气。1836年古萨格发明了一种焦化塔,用来吸收路布蓝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排出的氯化氢气体(以前这种含氯化氢的气体被认为是一种废气,从古萨格开始,才得到了充分利用)得到盐酸,从此盐酸才成为一种比较便宜的酸,可以广为利用。舍勒发明的生产氯气的方法,经过改进,到此时才成为大规模生产氯气的方法。1868年狄肯和洪特发明了用氯

6、化铜作催化剂,在加热时,用空气中的氧气来氧化氯化氢气体制取氯气的方法:4HCl+O2=2H2O+2Cl2↑,这种方法被称为地康法。上面这些生产氯气的方法,虽然在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与电解法生产氯气相比,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生产规模上,都大为逊色。当电解法在生产上付诸实用时,上述生产氯气的方法就逐渐被淘汰了。电解法的诞生要追溯到1833年。法拉第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当把电流作用在氯化钠的水溶液时,能够获得氯气:2NaCl+2H2O2NaOH+H2+Cl2后来,英国科学家瓦特也发现了这种方法,并在1851年获得了一份关于

7、生产氯气的英国专利。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实用的直流发电机以产生足够的电流,所以电解法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规模,不能付诸工业生产,而被束之高阁。一直到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出现了比较好的直流发电机,电解法才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此,氯气的工业生产跨入了一个新纪元。思考:⑴历史上生产氯气有哪些方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⑵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能否用其它的物质替代二氧化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