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和弦教案

第七单元和弦教案

ID:14028808

大小:9.92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5

第七单元和弦教案_第1页
第七单元和弦教案_第2页
第七单元和弦教案_第3页
第七单元和弦教案_第4页
第七单元和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和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和弦教材分析:和弦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和后面的内容有着直接关系。而熟练原位和弦机构又是识别与构成转位的基础。为琴法的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学生是在音程的基础上学习和弦的,对音程概念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和弦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习和弦之前要对音程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各种和弦的结构,识别与构成。能力目标:进一步熟练音程是准确识别、判断,构成和弦的基础和前提。情感目标:在掌握和弦的有关知识后,适当进行旋律的和弦编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学重点:1、各种和弦的结构,识别与构成。2、各种和弦在音乐实践(琴法、唱歌等)中的运用。教学难点:各种和弦的结

2、构,识别与构成。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弦、三和弦。教学步骤:一、什么是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和弦”。(也有非三度的)二、三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音程构成的和弦三和弦。三和弦中的三个音程下面的叫根音,中间的叫三音,上面的叫五音,可以用1、3、5标记。三、三和弦有四种类型:1、大三和弦。根音到三音为大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小三度,根音到五音为纯五度。2、小三和弦。根音到为三音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大三度,根音到五音为纯五度。3、增三和弦。根音到三音为大三度,三音到五音也是大三度,根音到五音是增五度。4、减三和弦。根音到三音

3、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也是小三度,根音到五音为减五度四、练习:以C大调音阶的每个音级为根音构写三和弦,看看有什么发现。五、视唱:P1121234.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原位和弦。2、转位和弦。3、等和弦。教学步骤:一、发声练习:一、进行新课:(一)原位和弦:以和弦的根音作低音叫“原位和弦”。“低音”就是和弦的最低音,低声部。与根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当和弦是原位和弦时,根音就处于低音位置而不能把根音叫做低音。原位和弦的和弦音都是按三度音程排列的,以上讲的三和弦、七和弦都是原位和弦。(二)转位和弦:以三音、五音、七音作低音的和弦叫“转位和弦”。和弦无论做什么转位,和弦音的名称都不会改变只是处的位

4、置会改变。(三)三和弦的转位:三和弦有三个和弦音,根音、三音、五音。因此除根音在低音位置外,三音和五音也可以处于低音位置(低声部),以三音或五音作为低音的三和弦叫三和弦的转位,也叫转位三和弦。有两种:(1)以三和弦的三音作低音,叫三和弦的第一转位。转位后,低音(三音)与根音成六度关系,所以叫“六和弦”用“6”标记。(2)以三和弦的五音作低音,叫三和弦的第二转位。转位后,低音(五音)与根音成四度关系,与三音成六度关系所以也叫四六和弦,标记“46”。一、练习:写出下列各音上建立的三和弦,并写出其转位和弦。CFGDmEmAm.四、视唱:五、结束。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三和弦的性质教学步骤:一、复习:三和

5、弦的种类有哪些?其结构如何?明确:五音三音根音二、三和弦的性质:四种三和弦: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因为构成两种和弦的所有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增三和弦与减三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它们中包含了增五度和减五度音程。从三和弦的色彩来看,大三和弦比较明亮,小三和弦比较暗淡,增三和弦具有向外扩张的特性,减三和弦具有向内紧缩的特性。在音乐中,使用较多的是大、小三和弦,增、减三和弦一般较少应用。教学内容:七和弦教学步骤:一、七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四个音所构成的和弦叫“七和弦”。七和弦的四个音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标记1、3、5、7。二、七和弦的种类:常用的七和弦有四种:1、大小七和弦

6、。大三和弦加上根音上方小七度(五音到七音为小三度)。2、小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加上根音上方小七度(五音到七音为小三度),也叫小七和弦。3、减小七和弦。减三和弦加上根音上方小七度(五音到七音为大三度),也叫半减七和弦。4、减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加上根音上方减七度(五音到七音为小三度),也叫减七和弦。一、七和弦的性质:七和弦都属于不协和和弦,具有紧张、尖锐的特点,但也会给音乐发展带来动力。除了上面讲的四种七和弦外,而有很少用的大大七、小大七、增大七和弦。二、练习:在键盘上弹奏所学的三和弦和七和弦,了解其音响效果。进一步掌握和弦的知识。五、视唱:P1139101112.三、视唱:P1125678.四、结

7、束。第四课时教学课题:歌曲教学《江山》 晓光 词 印青 曲教学目的:注意歌唱时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的练习以及较好地归韵收音,使每句唱词都能做到较好的交待;特别是歌曲结尾最末一个字的归韵收音,无论是强音收或弱音收,都应精心处理。教法: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实践演唱﹑教师分析讲解。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歌唱气息的流畅性,颂歌作品豪迈气势的表达。教学难点解决方案: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训练,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