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

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

ID:14040233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_第1页
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_第2页
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_第3页
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_第4页
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意识  摘要:本文就教师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关系以及如何进行专业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正确把握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去落实国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的。教学的创新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变老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努力改变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2、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认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在课前便进行一些仔细观察或是自己动手做做实验,让课堂变成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换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效并不是以教师做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样的教学活动就理所当然地转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破除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就不再是单向的、一元的,学生也不再只是机械地

3、听、记,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认知过程中的主体。  要完成课堂教学的上述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笔者认为,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意识的体现,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传道”,而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解惑”者,而应转向为发现问题的引路人。以笔者开设的课程的第一章《蓄电池》教学为例,在备课过程中,注意了改变从过去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以此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事先笔者曾向学生作过一些调查,了解并发现学生对这一教材内容处于一种漠然然而又不甚重视的状况

4、,从考虑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我充分利用学生中学阶段学过的电学规律I=U/R,从蓄电池的起动电源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顺理成章得出了R0=0.0585×Ue/Qe(Ω)。事实表明,这样做,学生不但不觉得这样的学习枯燥反而表现出一种较为高涨的求知欲望。  二、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创造活动  依照教和学本来就是双边活动的原则,师生双方都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性地脑力劳动、智力劳动过程。要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就需要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要

5、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达到自主成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中都可运用”,如果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努力而获得了一些能够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是极其宝贵的。在《蓄电池》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分析其放电特性、充电特性后,进一步与学生一道研究蓄电池的容量以及影响蓄电池的容量的因素,由C=IfTf(A·h),进而得出C20,对学生而言,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就不再显得过去那样勉强接受,反而表现出一种较为强

6、烈的追根求源的积极性。这就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那种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忙着记笔记、自己很少动脑筋的现象,现在在课堂上学生要自己自学,通过自己的钻研对问题的理解就更深刻了,甚至对今后的实践活动和进一步学习提高,都将由此获益匪浅,同时也让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创新教育  这就需要我们把握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上充分演绎创新教育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要:  1.诱之以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情绪意向。创新意识是人

7、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想象和创造性行为的前提,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与他的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紧密关联,兴趣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启动、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通过一些小实验、科技小史话、实物模型、图表、动画等制造一些悬念,配上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探根求源的愿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索的冲动。  2.巧设质疑,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可以由教师质疑,更可以由学

8、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其被动接受的状况。笔者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可提问,而是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