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ID:14041663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_第1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_第2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_第3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_第4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编写人:王纪时间:2010-10-19学习目标(1)要明确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重力及重心的概念.(3)掌握力的图示法,会画力的示意图.(4)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一、力和力的图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

2、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思考讨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二、重力产生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其成正比,即G=,G、

3、m、g单位分别为:、、方向总是向下的重心物体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受到的重力作用,即为物体的重心决定重心的位置的因素(1)物体的(2)物体的确定重心的方法(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其上(2)对不规则的细棒和薄板,可用和确定其重心思考讨论2.如何理解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

4、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只有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强度.自测10分钟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重力的方向总

5、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上,但一定还在铁丝上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的等效作用点4.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B.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5

6、.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20N,如图3—1一1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3—1一1第二部分:课堂互动探究、整合提升一、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温馨提示](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能是直接接触的,也可能不直接接触.(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判断谁为施力物体,谁为受力物体时,是由研究对象决定的,即研究对象为受力物体,另一个就是施力物体.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1.作力的图示的步骤(1)选定标度,即用某一长度的线段来表示一定大小的力,选标度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分段应在2~5段.(2)从力

7、的作用点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3)在线段上沿力的方向加上箭头.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与联系[温馨提示](1)不能应用不同的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的力.(2)分析物体受力时一般画力的示意图.三、对重力和重心的进一步理解1.对重力的理解(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于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在不同地点,如从两极

8、到赤道或离地面越高,g值均减小,从而使同一物体的重力也有所不同;物体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能将重力的方向描述为“垂直向下、向下、指向地心”.2.对重心的理解(1)重心概念的提出,采用了“等效”的观点,“等效”意味着作用效果相同.(2)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如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