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程纲要

理论力学课程纲要

ID:14047189

大小:40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5

理论力学课程纲要_第1页
理论力学课程纲要_第2页
理论力学课程纲要_第3页
理论力学课程纲要_第4页
理论力学课程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论力学课程纲要一、教学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静力学(l)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

2、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4)会应用各种类型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5)掌握求简单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6)掌握计算物体重心各种方法。(7)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运动学

3、(l)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的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掌握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3)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程。掌握点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掌握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

4、有关速度的问题。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对常见的平面机构能熟练地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动力学(1)会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会求解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2)掌握并能熟练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3)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功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熟练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4)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5)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求解有关的问题。(三

5、)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续课程: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理论力学》(Ⅰ)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教出版社2009年,第七版参考书目:《理论力学》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理论力学习题解答》陈明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理论力学思考题解与思考题集》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理论力学学习辅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教出版社2003(五)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

6、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一、授课计划课程名称工程力学(1)教材情况(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材料成型、车辆工程专业2009年级2010--2011学年度第__一__学期第2周至第11周学时分配:总计40学时每周4学时讲授40学时实验学时假日_____学时其他_____学时任课教师姓名胡玮军_2010年9月1日教学日历P周次星期时数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教学大纲的章节、题目、内容提要、教材的章节、起止页码课外作业教材页序号题序号参考书目

7、书名、章节、起止页码二一2讲授教学大纲:一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的基本类型与约束反力;教材:第一章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1.1静力学基本概念1.2静力学公理1.3约束及约束反力(P1—13)同济大学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理论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学习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三2讲授教学大纲:一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教材:1.4受力

8、分析及受力图(P14—21)P221.1(d,g,I,k,l)1.2(c,h,k,m,o)三一2讲授教学大纲: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解析法;教材:第二章平面力系2.1平面汇交力系(P28—32)P632.12.62.7三2讲授教学大纲:二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理论。教材:2.2平面力矩的概念及计算2.3平面力偶系(P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