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

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

ID:1405164

大小:5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11

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_第1页
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_第2页
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_第3页
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_第4页
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_第5页
资源描述:

《19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9讲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大家好,我们上课。我们前面讨论了太阳表证、风寒表证有汗的用桂枝而禁用麻黄,无汗的用《麻黄汤》而禁用《桂枝汤》。那么似乎有汗和无汗之间,有截然不同的、那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了,《桂枝汤》和《麻黄汤》之间是不能混用的。可是在临床上我们却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表有寒邪闭郁,寒邪并不重,病证的时间已经长了,营卫之气已经有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用《桂枝汤》不能够宣散体表的寒邪,用《麻黄汤》又怕更伤营卫之气,用桂枝也不合适,用麻黄也不合适,所以张仲景就把两个方子结合起来,减小它的剂量,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桂枝麻黄合半

2、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我们打开讲义,看原文的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你看,病程已经长了,现在得症状表现是什么呢?“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疟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寒热交错,一个是阵发发作,那么这里得如疟状是“寒热交错如疟状”还是“阵发发作如疟状”呢?我们往下看原文就可以知道,从发热的特征来看,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发热比较明显而恶寒比较轻。他没说寒热交错,那是什么如疟状呢?隔过“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下面有一日二三度发,一天发作两三次。因此我们就知道这个证候的特点是“发热恶寒,阵发发作如疟状”,一天发作两三

3、次。那么这是不是邪气入少阳的表现,是不是邪气传阳明的表现?他下面说了两段话,“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其人不呕”说明邪没有入少阳。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那么邪入少阳,胆火最容易犯胃而容易出现起呕、多呕的临床表现,因此在《伤寒论》里常常以呕吐的存在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所以我们前面讲第四条的时候,那么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那个“颇欲吐”就提示邪入少阳。我们这里的“其人不呕”就提示这是邪气没有入少阳,没有出现少阳症状。那么底下一句话“清便欲自可”,这

4、个“清”字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说:厕,清也,厕所在古代叫做清。那么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说:厕,清也,厕所叫做清。清代的写《说文解字》的段玉裁他说:圊,清,古今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清”字可以当作厕所来讲。“清”字当厕所讲的时候,后来就写作有方口框的这个圊,因为厕所是要加围墙的。那么为什么可以把厕所叫做圊,西汉刘熙《释名》说的很有意思,他说“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就是说最脏的地方,或者说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方,应该经常打扫它,使它干净,因此就把厕所叫做圊。所以直到后来还把马桶叫做净桶,你看西游记里把马桶叫做净桶,本来是盛

5、很脏的排泄物的桶他就叫净桶,你看中国古人在说话上非常有意思。所以这个“清”在这里就是厕所。名词厕所“清便欲自可”的这个“清”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当什么来讲呢?当便、排、拉。“清便”就是排的大便,拉的大便。在《伤寒论》中有“清脓血”,还有“清血”,还有“清谷”,你比方说“下利清谷”,清脓血就是便脓血,厕清的清,名词活用为动词,当便、排、拉来讲,清脓血就是便脓血,清血就是便血。“下利清谷”,下就是拉,利就是稀,清就是便、排,谷就是不消化的食物,“下利清谷”就是两个并列的动宾词组,它的意思是说拉的是稀,拉的是不消化的食物,所以那个下利清谷的清字

6、不是形容词,不是修饰这个谷字是清的,不是这样的,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当拉讲,谷是不消化的食物,拉的是不消化的食物。有一年,我们自学考试,考伤寒名词解释“清血”,有一个学生,怎么解释呢?说,清血,疑为血清之物,他以为出题出错了,应该是血清,那么他怀疑是血清之物。血清者,血液中清新之物质也,那你说我们能给他分吗?所以,清血的清字,清脓血的清字,都是厕清的清,名词活用为动词,当便、排、拉来讲,清便就是排的大便。欲自可,这个可犹宜也,可在这里就是合适、合宜就是当宜讲,那么现在这个欲字当什么讲?欲通续,为什么说欲通续?首先,欲和续在古音韵中是同一

7、韵部的字,同一韵部的字就可以通假。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你要有书证,首先在《脉经》里,王叔和写的脉经,他引用了《伤寒论》中的内容,他引用了《伤寒论》中的条文,只不过在脉经本子里头他引用的这个《伤寒论》的条文,是引条文而没有引用方药组成,他引这句话的时候,他是欲做续,说清便欲自可,他写的是清便续自可,另外就《伤寒论》本身,还有一个“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篇”,不可发汗病,不可汗,也有这段话,这段话也是欲做续,那么这两种情况在文字训诂上叫什么呢?《脉经》欲做续,这叫“别本以见例”,其它本子有这个例子,你这是清便欲自可,脉经是清便续自可,那就是欲通

8、续,这叫别本以见例,就是同一本书,张仲景的《伤寒论》,在“辨太阳病脉证病治”上,他作“清便欲自可”,在“辨不可发汗脉证病治篇”,他作“清便续自可”,这叫同本以互证。所以我在这里顺便介绍一些训诂的常用的词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