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

ID:14055938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_第1页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_第2页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_第3页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_第4页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先后带了八、九届学生,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特殊家庭学生逐年增多,这部分“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自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将他们教育好、培养好,使他们象正常学生一样成人成才,便成了班主任棘手的问题之一。“特殊家庭”是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贫困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残疾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等。这类家庭或因父母感情破裂自毁、或因特发事故致使家庭残缺、或因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等,这样的家庭对学生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学生普遍存在

2、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必须给予特殊的教育与帮助。我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一、特殊家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孤独感。享受父母的爱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的孩子难免缺失一些,他们形单影只,感受不到多少家庭温暖,痛苦和孤独得不到慰籍,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事重重,极易形成孤僻、自傲、不合群的心理疾患。2、被拒绝感。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被遗弃,是父母剥夺了他们享受完美家庭快乐的权利,自觉低人一等。

3、他们失去的不仅是父(母),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支持和关爱。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学生,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各种积极的成长动力,也不可能正确的看待和应对自己的处境,常常表现为自卑、闭塞、多疑、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他们常感命运不公,因而不愿付出爱和关怀。51、憎恨感。离异家庭的学生非常憎恨离开的一方,又因无法对离开的一方表达愤怒,常常迁怒于养父(母),把他们当成发泄怒气的对象。有仇恨心理的学生,在他们心灵里滋生出一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冷漠、悲观甚至敌意,往往任性、自私、牢骚满腹,思想感情和道德认知产生

4、严重缺陷。表现出自暴自弃,对自我和他人充满不信任,生活无幸福感。2、无安全感。特殊、破碎家庭中,最感到无助的是孩子。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安全感严重缺失,其抗挫折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容易造成胆小、恐惧、对人存有较大的戒心等性格缺陷。二、特殊家庭对学生教育的误区特殊家庭的家长对学生并非放弃教育,他们也希望孩子成人成才,但教育教程中常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为:1、溺爱过分,包办代替。单亲家庭的家长,自觉有愧于子女,把单亲的爱无限地倾注在孩子身上。教育上放松要求,行为上过分溺爱,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活

5、上有求必应,情感上加倍满足,犯错误时也舍不得批评,甚至教师批评教育时“护短”。2、将孩子扔给祖(外祖)父母,撒手不管。迫于生活的压力,父母常年辛苦劳碌,或在外打工,或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既没有和孩子共同体验忧乐,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把教育子女的任务转移给自己的父母。而老人的教育能力往往不够,教育方式陈旧甚至是错误,特别是没有爹(娘)的孩子,特别容易使老人加重溺爱。3、学生在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5许多家长自人为: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责任都在老师,在班主任,对孩子过问很少,有的就不问,只觉得给足学

6、生生活费用就行,几年都不与班主任联系和沟通,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很少,甚至一点都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对家长来讲就是断了线的风筝。4、对学生期望值过高。“你怎么这么不用功,对得起我吗?!”,“你可要给我和这个家庭争口气,我和家庭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我这么辛苦,全都是为了你!”等等,他们将培养孩子成为生活的唯一目标。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造成恶性循环。一、“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1、多渠道、多方法,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多渠道、多方法,走进

7、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挥去心灵上的阴影。(1)细心观察。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沉默、自闭、孤僻等异常现象,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类行为特殊的学生,时刻关注;(2)触膝谈心。班主任要对特殊家庭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3)深入调查。对不愿向老师敞开心扉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调查他们的宿舍舍友、同桌、同乡来逐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4)定期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或家访。通过电话联系和家访,一方面可以

8、了解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沟通,可以了解这些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家庭教育的开展情况。2、真情沟通,抚慰受伤的心灵班主任在充分了解这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特征后,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象正常同学一样享受生活和5学习的阳光。(1)用爱心感化学生。家庭不幸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缺失的父母之爱,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为他们排忧解难,经常和他们谈心,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加强对他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