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

ID:14060019

大小:7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_第1页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_第2页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_第3页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_第4页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患者更多临床获益解析β受体阻滞剂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约翰·克鲁克香克(JohnM.Cruickshank)教授:英国伯明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注册医师、曼彻斯特维森沙维(Wythenshawe)医院心血管学荣誉顾问、南安普敦大学神经外科部高级研究员、伦敦皇家布普顿国立心脏病医院(RoyalBrompton&NationalHeartHospital)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心血管病咨询处独立心血管病顾问。国际β受体阻滞剂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代表文章:《我们是否误解了β受体阻滞剂?》(IntJCardio2007,120:10-27)。近日,默克雪兰诺制药公司分

2、别在广州、成都、沈阳、南京和北京举办了5场大型城市巡讲论坛,特邀JonhM.Cruickshank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及循证医学证据,解析了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阐述了使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的重要意义。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表示,在抗高血压临床实践中,很多医生未认识到不同的β1受体选择性所产生的不同临床效益及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的优越性,Cruickshank教授关于β1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策略和适应证的论述令人豁然开朗。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一线治疗地位不可动摇临床实践及循证医学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心绞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MI)和MI后患者的死亡率

3、,减少慢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和硬终点事件,上述益处来自β1受体的阻滞,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可削弱上述作用。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其作用独立于他汀类及其他药物的使用。2006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基于一项不适当的荟萃分析,错误地将β受体阻滞剂排除在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外,引起众多争议。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指南明确指出,所有5类降压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均适合作为起始用药(即使是老年人也如此),应根据发病机制来选择药物。IPPPSH研究(高血压前瞻性一级预防研究)、MRC(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轻度高血压药

4、物治疗研究)、MAPHY研究(美托洛尔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UKPDS研究(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均支持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中处于一线治疗地位。不同β受体阻滞剂存在β1和β2受体选择性的差异优素福(Yusuf)等在1985年对不同β受体阻滞剂在MI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分析表明,无ISA的β受体阻滞剂较有ISA者使MI死亡率降低更多,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作用更强。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可引起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β2受体主要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Cruickshank教授表示,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

5、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存在差异,一个好的β受体阻滞剂应为β1选择性、脂溶性,并且无ISA。比索洛尔的β1/β2选择性比高达75/1,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则分别为35/1、35/1和20/1,为中度选择性;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已很少使用。研究表明,与中度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相比,比索洛尔不影响气道阻力,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且对性功能无影响。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降压药物弗雷明汉研究及其他研究显示,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压主要是舒张期高血压,主要发病机制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心率及心脏输出

6、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上述特点适合使用β1β受体阻滞剂。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的益处已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TIBBS研究(总体缺血负担比索洛尔研究)证实,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组冠心病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钙拮抗剂(CCB)组,患者死亡、MI、住院等硬终点事件显著减少。DECREASE研究(丹麦应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危险研究)入选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高危患者,随访3年的结果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比索洛尔组患者累计无事件生存率显著增高。DECREASEⅣ研究进一步在中危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中,评估了术前及术后30天使用比索洛尔、氟伐他汀或两药联合治疗的疗效,表明

7、比索洛尔及其与氟伐他汀联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30天心脏死亡和MI发生率。一项研究在3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比较了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多沙唑嗪、苄氟噻嗪、赖诺普利5种降压药物的疗效,其中使用比索洛尔治疗的患者血压最低。在合并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中,比索洛尔组患者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和室间隔厚度的减小均大于依那普利组。因此,对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可产生最佳的降压作用和改善硬终点、逆转LVH的作用,并可避免代谢紊乱、支气管痉挛危险及性功能障碍等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