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ID:14060213

大小:45.00 KB

页数:165页

时间:2018-07-25

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_第1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_第2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_第3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_第4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方科学文化差异对比作者赵晨希【摘要】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透视中西科学文化的背景;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几何原本》解读中西科学文化的观念;“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寻找中西科学文化的基因;历史壮丽宏阔的全景与耐人寻味的细节。关键词:科技文化差异对比历史剖面文化是在政治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科学的文化更是其提炼和总结。中西方由于在政治、经济、地缘、宗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科学文化的形态和生态也存在较大差异。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作为、历史现象的形成与众多原因有关,一段历史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即一个

2、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本文将通过对历史剖面的分析,从科学文化的背景、观念和基因着手,对比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差异。1、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透视中西方科学文化的背景差异中国明代杰出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是在东西方历史、人类航海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二者同时走向海洋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具有重大差异,而它们不同的航向更是具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那么从科学文化的维度来分析者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又会有怎样新的结论呢?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固然同样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1知识,促进了当时航海、造船、

3、天文、地理等知识的发展,但它们对中西方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迥异却是不言而喻的:西方由此引起了近代科学革命,而中国的科学发展模式却依然如故。梁启超曾发出感叹:“则哥伦布之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这样两种结果的中西科学文化背景差异不容忽视。学者夏劲在学术文章中写道:“15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货币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引起欧洲封建各个阶层、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炽烈渴望,《马可波罗行记》则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福地。但土耳其人控制了商路,迫使欧洲

4、各国希望探寻一条从海上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西方的航海活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他们注重黄金与香科,觊觎新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冒险家们为此采取了一切手段,国内的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引发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新纪元。同时,航海贸易的开拓、商品交换的活跃促使西方掀起了巨大的航海热潮,开始了欧洲向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进行资本主义殖民征服的大进军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航海科技活动的兴起,航海活动中所提出的大量新课题从根本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应用反过来满足远航探险发展的需要,导致商品市场、

5、原料产地和资本积累的急剧扩张。可以说,西方航海探险活动是经济文化的产物,体现了经济与科技之间的良性互动。反观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直至明代中叶在古代世界始终独占鳌头,2明代郑和的航海活动规模更是达到举世无双的高度,但它并没有如西方一样,成为促进国家富足与发展的动力,相反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罢西洋取宝船”,因为它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它采取的是“泽被四海”外交思想,是“厚往薄来”的贸易政策,它服从于强化皇权政治统治的需要,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文化的产物。政治文化虽然在客观上也能够推动科技发展,郑和下西洋的活动的确推动了当

6、时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发展,但这往往是畸形发展,使科学技术局限于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经济上的实用功利与生活上的奢侈享受,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不到正常的发展,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和传统航海事业均缺乏新兴社会力量带来的创新活力。并且,这样大规模的政治性航海活动是需要强大国力支撑的,一旦国势衰微或是统治者改变喜好,政治支持消失,活动就会中止,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无从谈起。2、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几何原本》解读中西科学文化的观念差异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

7、。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3历史让徐光启和利玛窦相遇,并且一起译出一本泽被后代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徐光启认为要赶超西方科学,并非要将中国原有的科学全盘否定,而是将中西科学汇通,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科学体系。他在《历书总目表》一书中说道:“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而《几何原本》是他这种“超胜”、“会通”思想的集中体现。[1]历

8、时一年,《几何原本》译出六卷,刊印发行。徐光启抚摸着此书,感慨道:这部光辉的数学著作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必读之书,但到那时候只怕已太晚了。历史比他预感的更加悲哀,明朝时《几何原本》并没用得到重视,致使徐光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