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

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

ID:14065952

大小:843.50 KB

页数:130页

时间:2018-07-25

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_第1页
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_第2页
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_第3页
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_第4页
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指南笔记民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民法学补充与总结第二部分民法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起源:由罗马法的市民法(juscivile)延续而来。二、民法的概念和特征1.民法的概念。《民法通则》:自然人、法人。2.对于民法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本质上讲,民法就是把一定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民法的基本功能在于为个人和团体确认并保障基本的人身、人格及财产权利,为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一般规则及行为规范,并对受侵害的权利和利益提供救济。在人身权方面,主要反映的是精神利益。(2)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平等性(

2、4)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纵观各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民法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1)民法可以划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系统编纂的民法典。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我国没有民法典,但是具有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以及大量单行的民事法律、法规。也就是说,我国不存在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但是存在实质意义上的民法。(2)民法可以划分为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所谓广义民法,是指调整一切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普通法和民事单行法的

3、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婚姻家庭法以及传统商法等。狭义民法不包括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和传统商法的内容。我国采用广义民法的概念,将民法定位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以及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3)民法典和民法通则。民法典是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将各项民事法律制度编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民法典的编纂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罗马式,即法学阶梯式。这种模式将民法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近代民事立法中,《法国民法典》是这种立法体例的典范

4、。二是德国式,即潘德克吞式。这种模式是历史法学派体系化地研究古罗马法所得的成果,将民法典分为总论、物权、债权、亲属和继承五编。近代民事立法中,《德国民法典》是这种立法体例的典范。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民法典,《民法通则》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法起着类似于民法典的作用。4.民法具有以下特征:(1)民法是权利法。赋予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同时为民事主体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提供了保障,规定了民事责任制度。(2)民法是私法。(3)民法主要是实体法。(4)任意性规范为主,兼有强行性规范。民法利用强行性规范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经

5、济生活进行干预。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性与国家意志强制性的结合。三、民法的渊源(一)宪法(二)民事法律民事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以及针对特定权利主体、客体或特殊问题而制定的既有民事规范又有行政法规范的法律(合伙企业法、土地管理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三)国务院民事部分的法规、决议和命令。(四)行政规章中的民事规范:重要参考。(五)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法规中的民事规范(六)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司法解释性文件(不仅司法解释)(七)国家认可的习惯其他:习

6、惯、判例、法理等。五、民法的解释民法的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探求民事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其内容的行为和活动的过程。法律须经解释方得适用。广义的民法解释包括了对法律行为的解释和对民法规范的解释。狭义的民法解释则仅指对民法规范的解释,其方法主要包括文义解释(文理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合宪解释、比较法解释等。原因,法律规则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一般的、抽象的规定,人们可能从理解角度不同;而法官运用于具体案件,也要对内涵及适用的范围作出判断,这实际上就是

7、一种对法律的解释。此外,由于法律关系的纷繁,立法技术的复杂,法律适用中出现拟制性法条、引用性法条或法条竞合,必须运用解释学的方法确定法律适用的大前提。民法的解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民法的解释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第二,主体在解释的过程中受到法定的权限、程序的限制,需要运用法律解释技术。第三,民法的解释的目的在于说明法律规范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等,从而确定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和规范意图。不包括没有具体规定时的漏洞补充和法律规范不确定时的价值补充。解释方法:第一,文义解释。字面意义,又称文理解

8、释。130第二部分民法学补充与总结第二,体系解释。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联。第三,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又称立法解释或法意解释,探求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依据立法资料,如法律草案、立法理由书等。第四,目的解释。不拘泥于字面含义以及立法意图,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展的,依据合理的目的解释。第五,扩张解释。对文义进行扩张,将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的案件纳入调整范围的解释方法。第六,限制解释。第七,当然解释。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