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

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

ID:14088490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_第1页
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_第2页
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_第3页
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_第4页
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07020803 戴瑶 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审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A股市场增发再融资绩效问题的统计分析学生姓名戴瑶学号07020803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刘静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不少于3000字):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再融资的基本方式有配股和增发两种,其中配股在1999年7月以前是主要方式。为推进发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从1999年下半年起,中国证监会开始进行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试点,2001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及《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取消了增发公司范围的限制,并明确实行主承销商推荐制度,

2、资本市场增发再融资正式全面启动。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数据笔者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偏好股权融资。其中,在2005年之前,上市公司均偏好配股融资,没有增发融资公司;到了2005年之后,增发融资迅猛增长,成为股权融资的主流。最近几年,配股融资无论是从公司的数量上还是从筹资总额上,都从占据着绝对主导位置。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增发融资,可谓有利有弊。一方面,增发融资是上市公司可以持续发展和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在这种“股权融资偏好”、“增发偏好”的趋势下,我国的上市公司却演绎了太多的丑闻和欺

3、诈。一个个令人咋舌的造假案例,一次次增发后股价的“一泻千里”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增发融资行为深恶痛绝!上市公司在增发融资后,绩效平平甚至变得更差的案例比比皆是,这给投资者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上市公司这种“圈钱”行为为普通投资者们所诟病。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渠道进行再融资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证券市场到底应不应该开放增发融资这条再融资渠道?笔者想从融资绩效研究这个角度,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绩效的实证研究来分析增发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究竟是利还是弊,期望通过对它的研究来为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完善与监管做出一点贡献。二、目前的研究现状(一)增发融资动因

4、在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再融资通常有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三种形式。而上市公司通常最最钟爱的是增发,然后是配股,最后是可转换债券。并且,吴梦远(2004)通过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发现,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那么,上市公司选择增发的动因是什么?1.融资成本。黄少安,张岗(2001)指出,如果上市公司具有充裕的权益资金,在现有资本市场弱有效和投资理性不足的情况下,股权融资成本是一种软约束而带来的软成本,某种意义上是零成本。相比之下债务融资成本是一种硬约束,而且债务融资中的长期负债成本

5、比流动负债成本又高得多。不同的约束强度会形成不同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就是低融资成本驱动的股权对债券的替代。同时,米振华(2009)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与企业债券的年收益率相比,增发融资平均成本要低;而配股则稍大于企业债券的年收益率。增发融资的这种低成本使得上市公司都倾向于选择通过增发来实现再融资。2.优化股权结构。由于很多历史原因,中国目前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这样的股权分置的格局。通过增发,理论上能实现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耿建新、刘文鹏(2001)就指出,利用再融资的契机进行国有股的回购和出售部分国有股是股权结构优化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实现国

6、有资本战略性退出的较佳途径,对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也极为有利。同时,通过再融资还能实现股权激励,有效降低代理成本。3.圈钱动机。李志文、宋衍蘅(2003)通过研究就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增发、配股的真正原因除了成长以外,还可能是圈钱,其目的包括保留资金储备的时机性圈钱和回报个别利益集团的无条件圈钱。在我国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特殊二元股权结构下,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性股权通过增发议案,并倾向于尽量提高增发价格,这样增发新股就有利于非流通股老股东,也利于流通股新股东,原中小流通股东的财富被剥夺,向非流通股老股东价值转移,从而非流通股股权比重高的上市公司倾

7、向于增发,且增发股价和规模越大,非流通股东获益越多(吴梦远,2004)。这样,非流通股股东通过抬高增发股价,扩大增发规模就能达到其“圈钱”的目的。(二)增发后对股价的影响孙洋(2008)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A股证券市场也存在着新股增发的“公告效应”,即上市公司公告增发A股会引起股价显著的下跌,但各个公告日引起的负效应不尽相同,并呈现出各自特色。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增发股价高于股票实际价值导致的。上市公司在寡集资金后资金的使用效率令人堪优。一些上市公司融资前,把项目吹得天花乱坠,但其实公司或者项目的价值远没有那么大。这种“劣币驱除良币”(绩劣公

8、司驱除绩优公司)的现象阻止了投资者向公司投资的行为(李梦军、陆静,2001),促使公司在增发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