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途径和方式.doc

“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途径和方式.doc

ID:14091503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6

“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途径和方式.doc_第1页
“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途径和方式.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途径和方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途径和方式我校全面贯彻落实邯郸市教育局、丛台区文教体局关于“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活动,使教师们尽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发展,加快落实新课改的步伐。具体做法如下:一、强力提师能强力提师能就是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可抗拒、势在必行!教师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最大主力或阻力。我校多次进行全校性的教学研讨与业务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认真解读新课堂的思想,采取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发展、以教师发展推动新课堂的落实,形成了“一个载体、两个依靠、三个同步”的管理思路和运作模式。1、一个载体——校本培训为了创建新课堂,我校重新修订了教

2、研组建设制度、课堂评价制度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督查落实制度与公开课制度,引导教师积极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自己的新课堂。2、两个依靠——依靠教师,依托课堂学校提出,管理要“走近教师——读懂教师——唤醒教师——激活教师”。通过3月22日赴安阳殷都实验小学、4月23日到邢台威县“人才学校”实地现场感受新课堂,校内“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让教师在氛围熏陶中感到自我发展的必要,在思维碰撞中感到学习提升的必须,亲身体验到参与新课堂校本培训的重要。老师们逐步经历了“认识——接纳——创建新课堂”的过程,也慢慢感受到困惑来源于课堂、研究实践在课堂、成长发展也必然奠基于课堂。3、三个同步

3、——学习与研讨同步、课内与课外同步、反思与提升同步。二、创建新课堂模式有了强力提师能的保驾护航,新课堂的落实水到渠成。我校着力打造“零距离能动课堂”,开展了自学、对学、组学、导学及课堂检测的“四学一测”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具体模式如下:1、侯课老师站在门口面带微笑扫视全班,学生安静、面向黑板,后背挺直,双脚放平,书本摆放整齐,可朗读背诵课文或唱歌(约1分钟)。2、上课(1)班级口号:我主动,我参与,我展示,我超越(约10秒)。(2)学习目标:站在学生学习角度设计学习目标(约50秒)。(3)自学导航:具体题例用统一字体,学习方法的提示用“泡泡语”。(4)自学:针对学科特点来定,

4、学生自己学会的和不会的知识点分别用双色笔在书或资料上标注(会:蓝色;不会:红色。约12分钟)。(5)对学:解决自学中不会的问题,对子交流后学会的打“√”,仍然不会的打2“?”(约5分钟)。(6)组学:交流对子学习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约5分钟)。(7)小组展示(导学):当学生汇报时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学生答错时其余学生主动起立说“我改正”,回答不完整时“我补充”,回答不上来超过3秒时“我帮助”,意见不同或声音小时“我挑战”,重难点内容“我重复”,老师点名让学生重复时学生站起来说“是”,然后重复要求内容。站起来的学生多时,小号让大号,男生让女生,回答问题多的让回答问题少的,小组让大组(约

5、10分钟)。展示方案:1、问题少时各小组充分展示;2、问题多时分配任务各小组充分展示;3、也可每节课抽一、两组学生充分展示,其余组学生补充。(8)检测(约6分钟):可集中也可分散。具体方案如下:①口头检测,例如识字、单词和口算。②书面检测,书、练习册、学案资料、检测纸均可,对子互批,红笔批改,学生签名,课后教师审阅。3、上课要点补充(1)补救:学生展示出错时,其余学生补救,谁抢到了谁的小组加分。(2)点评:学生在展示中的评价要求声音洪亮、书写整齐、语言表达流畅、站姿挺拔、上下台迅速。学生评价时可以说:“我点评几号同学,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希望大家向他学习。”或:“我点评几号同学

6、,他××地方做得不足,希望大家注意避免。”(3)总评:学生总结全课,形式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地方是重点,需要大家注意。”(4)质疑:可分两处小组交流后的质疑、展示之后的质疑。(5)评价:分主动学习、参与积极、展示充分、超越创新四个方面,前三个方面各占3分,最后一个环节占1分,满分10分。(6)老师连续讲解,每次不超过2分钟,一节课不超过10分钟。以上是我校落实“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一些做法。五月底我校开展了“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新课堂的魅力。我校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