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

ID:14092766

大小:16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6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末考试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阜宁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晨雾轻笼,塘河若一根标致的裙带,松松地皱(xié)着,划一道柔和的曲线,殇然远去。远方的新世纪大桥在袅袅雾气中慢慢显出峭拔的身姿,备极崇丽。玲珑(tī)透、造型各异的街灯把它五彩的光轻轻泻进塘河,河水欢唱,汽笛声声,垂柳依依。置身于大塘河(pàn),你会感到一份久违的宁静踏实,愉快的心情涨得满满的,(qiè)意极了!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

2、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B.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D.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B.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并要求省级环保部门加强预报和监测。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D.随着“天宫一号

3、”飞行器的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默写(最后一题2分,其余每题1分,共8分)①衣带渐宽终不悔,。②,在河之洲。③粉身碎骨浑不怕,。④,志在千里。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⑥,,国恒亡。⑦曹刿认为战前必须取信于民的句子:,,。5.名著阅读(6分)“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

4、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1)选段节选自(国)(作家)的作品《》。句中的“我”是(人物名)。(2分)(2)这里的科学家搞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有科学根据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右边是小明同学在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月所收集到的图片。【材料二】2011年我国西部地区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本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5、【材料三】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峰会已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联合起来“紧急呼吁”各国政府行动起来,针对气候变化达成“稳健、公平和有效的协议”。(1)结合材料一,请你替图中那只站在树桩上的小鸟写一段话(写给人类)。(2分)(2)请结合材料二及材材料三,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2分)(3)结合“气象物候”专题,请你探究造成材料三中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少于两点,2分)(4)在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月中,宣传部收到下面三则标语,请你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条作为学校条幅挂在大门前,并写出你选择的理由。(2分)⑴小草

6、有生命,足下多留“青”。⑵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⑶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选择:理由:二、阅读理解(一)阅读王安石的《钟山即事①》,回答下面问题。(6分)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②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①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②相对:对着山。7.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⑵请赏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的“绕”或“弄”字。(2分)       ⑶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

7、的心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③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8.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8、。(4分)①齐国好厚葬()②布帛尽于衣裘()③桓公患之()④厚葬之风休矣()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2分)A.入则无法家拂士B.战则请从C.至则无可用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