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ID:1410143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_第1页
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_第2页
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_第3页
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_第4页
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摘要】幼儿园观察型科学活动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通过观察型科学活动实例的设计与组织,能够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本文从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入手分析,提出观察型科学活动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大班观察型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并得出教学总结。  【关键词】观察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2-02  幼儿是一个新生命力的象征,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对游戏活动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尤其是在幼

2、儿园阶段的孩子,其思维处于较为初始的阶段。他们总是在左顾右盼,缺乏有目的性的观察,或者说观察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性。因此,他们的观察活动尤其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引导。  一、大班科学观察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  幼儿的科学活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发现型,另一种是科学实验型(边做边学)(即在做中学)。以下将探讨科学观察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  1.让幼儿了解观察对象。  如何观察验证过程,以达到了解事物的最终结果呢。当然,其中包含一个单一的观察外部特征和变化的问题的理解。首先,要有疑问:这是一个怎样独特的观察任务?区分

3、不同的主题,最终确定为:观察公鸡和母鸡的不同,也就是让大班的幼儿区分公鸡与母鸡的不同。然后思考“组织幼儿的科学观察活动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积累观察技巧、把握讲述技巧、对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从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使用从语言自由到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而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满足儿童的基本技能需求。  2.运用多种灵活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  一、在玩中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爱玩游戏,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很新鲜,充满好奇心。都想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例如在大班的科学观察型活动“有趣的轮子”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先是带着幼儿们观察“轮子展览会”,鼓励孩子们动手摸、看、滚,然后自己选个轮子玩,再鼓励幼儿讲述发现了什么?幼儿在玩完后发现,只有圆形的轮子才会滚动。这样就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二、在趣中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认知世界、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激发、培养探索精神的基础。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如在“一切都在变化”的科

5、学活动中,我选择了会变化的橡皮泥、千奇百怪的肥皂泡等幼儿感兴趣且亲身经历过的内容,通过幼儿的玩和讲述之后,使他们获得世界用一切事物都在发生变化的道理。三、在疑中思。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幼儿们的激情。如在“认识弹性”这一活动中,首先我让幼儿们随便玩玩具,可以捏、拉、压等,看是否会发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松开手之后又会怎么样呢?然后提供有弹性的东西,做有一些游戏。最后让他们在自己身上,在生活中分别找一找哪些东西有弹性?这样在惊奇、动感、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参与到有趣的科学

6、活动中,激发幼儿对科学观察型活动的热情。  下面有一组儿童培训的演示:鼓励幼儿使用语言大胆地告诉老师他们的发现。完成对象的观察,区分图片以及其他手段的观察结果。观察对象得到的科学知识:所观察到的物体。例如:识别金鱼和认识金鱼的明显特征。要承认观察对象的多样性,承认观察对象的个体差异和相似之处。  二、大班科学观察型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设计的科学观察活动材料需要避免缺乏可操作性。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小手的工作是作为劳动者的人最初的尝试,需要有形的活动与之相配合作为活动的“动因”。这种有形

7、的活动指的就是科学活动的材料。运用什么样的科学活动材料,决定了幼儿将要进行什么样的学习。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发展。但是在科学活动中,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制作科学活动材料,尤其是面对班级学生人数容量大的情况。幼儿科学活动经常会出现具有谈话性与示范性,但是缺少可操作性的现象。因此,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不能过分调动儿童的感官参与。  2.科学活动的材料物理属性缺少适宜性。  科学观察型活动是讲究科学性的。但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发展还处在具体运算的阶段。形式运算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所以,需要借助相关的操作

8、材料来向幼儿传递科学知识。在一个大班幼儿的《有趣的空隙》科学活动实例中,活动材料有沙子、小石头、大石头、瓶子与记录本。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去发现物体的空隙,并且合理地摆放物品。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大班幼儿观察沙子、大小石头装在瓶子里的空隙以后,出现两种材料属性的干扰。石头与沙子的颜色十分接近,分辨性不强。如果材料换成黄豆、花生、葵花籽等,幼儿便能很快地分辨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