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

ID:14101822

大小:5.40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8-07-26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_第1页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_第2页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_第3页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_第4页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土地资源及生态保护规划与管理第一节土地资源及生态保护规划与管理基础 第二节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自然生态保护规划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土地资源及生态保护管理要点(侧重对策、措施等)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第二节自然生态保护规划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一、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涵义、原则与程序(一)土地资源保护的涵义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保护是指人类为了自身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要保存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防止土地破坏和退化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实质

2、: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1)保持土地资源符合人类目标的存在形式不被随意改变2)保证土地质量不至下降3)保护土地利用结构的稳定性4)保护土地资源的特殊价值免遭破坏5)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进行分配、协调与优化、以适应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6)对区域、部门、企业等的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城镇土地利用实行宏观规划、微观配置与布局,为国民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目的:区域土地资源结构优化、合理配置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基本内涵: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保护

3、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和提高土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平衡地区发展,使土地资源管理趋于完善,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二)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程序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步骤可分为调查准备、分析预测及规划编制与成果总结及验收三个阶段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的任务制定技术方案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综合调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部门用地需求调查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现状分析各用地部门土地需求量的预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部门用地协调与土地保护成果总结与编写规划报告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图的编制

4、编制规划方案成果审定与验收图(一)准备工作阶段包括组织准备和资料、图件准备。前者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或工作方案,后者包括自然资源条件(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和社会经济资料(人口、GDP、工农业产值等)的准备。(二)分析预测和规划编制阶段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编制规划方案、确定各项用地保护的控制指标和划定保护区边界。(三)成果总结与检查验收阶段包括整理出成果图、编写规划报告和进行数据汇总与整理、检查验收。(三)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1.坚

5、持依法规划管理的原则2.切实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3.全局性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原则4.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原则5.综合性原则二、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研究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

6、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盐碱地、滩涂、沙地、裸岩等。(一)土地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二)土地适宜性评价(三)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五)土地资源保护方案形成(一)土地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方法:土地调查通过统计、文献调研、遥感和测绘等多种手段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储存,从而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格局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资源自然属性(气候、地形地貌、基础设施、产

7、出等)和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区位、人口与劳动力、基础设施、产出等)现状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成因、影响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土地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利用效率的时空对比等,从而识别土地资源存量及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例: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1.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原理:在现有生产力经营水平和农业耕作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

8、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科学方法和综合分析土地各构成要素对作物生长的适应性和限制性,以此反应土地对作物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强度,从而对农用地进行分类定级。2.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原理:根据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和政策条件,采用科学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