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

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

ID:14102885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_第1页
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_第2页
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诗词鉴赏中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辨析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诗词鉴赏题来看,所考查的内容中,表现手法一项几乎年年都有涉及,所占比重较高。而诗歌的表现手法种类多样,其中更有一些极易混淆,这样就增加了考生鉴赏诗词的难度。鉴于此,下面我们就对几组比较难区分的表现手法进行辨析:        一、渲染与烘托。        渲染和烘托原本都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应用在文学作品中,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渲染是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则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两种表现手法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例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提问: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3、     赏析:颔联“草草杯盘”极写酒菜之简单,可见欢聚之短暂,一切都来不及准备。再加上“昏昏灯火”就更渲染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而颈联中的“三年”言分别的时间之长,“万里”谓相隔的距离之远。因此,中间两联无论是“草草”、“昏昏”叠词的秒用,还是以数字入诗,都是为了渲染一种悲情的氛围,从而从侧面烘托出诗中人物将要离别的伤痛。       二、反衬和对比。       反衬是利用事物间相反的条件来衬托。反衬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对比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摆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的

4、技法。对比的落脚点不在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例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提问:“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赏析:该句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再如200

5、6年高考辽宁卷:                东坡                               苏试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提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赏析:“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诗人居所的夜静形成反差,以声音来反衬寂静。再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以看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心态坦然,坚守信念并且乐观旷达的情怀。      三、衬托与烘托。      衬托是

6、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做陪衬,来突出要描述或要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写作技法。利用事物间相似条件来衬托某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间相反条件来衬托某一事物称反衬。      烘托是指不正面刻画所表现的对象,而用有关的人、事、物、景从侧面进行刻画,以达到突出特定对象的目的。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例如2007年高考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

7、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提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赏析:本诗以“乱”为诗眼,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火,从侧面来烘托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又以天地凄凉的色彩从侧面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使用的则是衬托的手法,

8、“乱”这一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已经点出,但作者尚嫌突出的不够,又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情绪刻画到极致。本资料由临沂电力工程学校在网络搜集整理      我们相信考生在准确掌握了以上几种易混表现手法的区别后,古诗词鉴赏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