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发展的理性思考

水果发展的理性思考

ID:14104554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水果发展的理性思考_第1页
水果发展的理性思考_第2页
水果发展的理性思考_第3页
水果发展的理性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果发展的理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当前果树产业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早在1984年,国家就对水果进行了流通体制改革。改国家统购包销为放开市场;改国家统一定价为价格随行就市;改国营商业独家经营为多渠道流通。也就是说,通过这次改革,果树产业率先进入了市场经济。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水果的放开,适应了市场经济规律,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而且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近年来,果树产业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果品价格开始下降,市场需求疲软,供需矛盾加剧。这些

2、问题,一时成为果农议论和新闻报道的热点,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普遍关注。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对指导今后果树产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将三个月集中培训学到的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对当前果树产业出现的问题做一些肤浅的思考。一、果树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客观的、必然的,正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首先对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3、制,确立了农民作为生产的主体地位。继而在1984年,国家又对水果等部分农产品进行了流通体制改革,给予果农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这两次改革,无疑给果树产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水果生产的发展。“七五”以来,水果生产保持了十多年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种植业中异军突起,已经成为种植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全国果园面积已发展到1.21亿亩,总产量达4214.6万吨。分别比1984年的3319万亩和985万吨增长2.65倍和3.28倍。年人均水果占有量也从9.8公斤提高到34

4、.8公斤。仅从产量增长情况来看,1978年至1984年间,平均年递增6.9%,1984年至1995年间,平均年递增为14.1%,后一个时期年递增率比前一个时期高出7.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果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速度更快还是市场放开以后。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公报,1996年水果生产在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减产的情况下又获得了大丰收,总产量达4570万吨,比上一年增产8.7%。人均水果占有量达到37.3公斤。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市场价格表现了社会资源的稀缺程度,市场价格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各

5、项决策信息,市场价格指导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获利的大小,生产者当然要选择那些价高利大的生产项目。水果生产长期受国家统一低价收购的束缚,违背了价值规律,剥夺了市场竞争,因而水果生产发展缓慢。1984年水果市场放开之后,价格随行就市,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由于水果总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果品价格逐年攀升,而同期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仍然没有放开或没有完全放开,从而水果生产可以获得比社会平均利润高得多的利润,水果生产相对于粮食、棉花来讲比较效益明显,这样,农民自然选择利大价高的水果生产。这是水果生

6、产得以飞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曾有一段时期,民间流传“要想富,栽果树”这么一句话。利用社会平均利润的规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载文“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合理目标”,该文对主要农产品的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进行了比较,以柑桔和早稻为例,1990年,每50公斤的柑桔实际价格为50.82元,比理论价格(成本加平均利润)高38.4%,而早稻的实际价格每50公斤为25.87元,比理论价格还低1.03元。在这种利益驱使下,当然农民要将种植果树作为他们生产经营的主要项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市场机制,即价值规律的作

7、用促进了水果生产的飞速发展。二、目前果树产业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暂时的,是因市场机制不完善所致近年来,水果价格开始下跌,市场需求显得疲软,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刨树毁园的现象。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从内部原因来看,首先表现在有效需求不足。水果生产从总体上要求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就是说,水果生产提供的产品在数量、品种、质量等方面要与城乡居民的有效需求相适应,即通常所说的总供给要与总需求基本平衡。而事实上,水果产量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其次,替代性较强

8、。水果是一种需求弹性较高和替代性较强的农产品,只有当人民生活达到较高水平时,居民对水果的需求才会大增,并且水果与蔬菜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第三,消费方式单一。我国城乡居民对水果的消费方式与国外相比大不一样,我们以生食为主,而国外对加工品特别是果汁消费的比例很大,甚至添加到食品中。第四,供应期集中。由于品种结构单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