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ID:14108843

大小:8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6

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和中学2013级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刘祖义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所有答案要求工整的写在答题卡上。一、(9分)1.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鎏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岁月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

2、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A.观念上重视雕塑艺术的意义B.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C.目前雕塑收藏家不成熟的心态D.雕塑收藏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况2.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苍蝇妈妈”是对那些过分关注孩子的家长的称谓,这类家长试图时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为他们扫清障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相关研究显示,过分关照孩子的父母会妨碍儿童个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无微不至的照料会降低儿童的幸福感,并令他们长大后难以正确应对压力。受到父母过度照料的儿童,长大后经常会意志消沉,对生活不满,精神焦虑。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苍蝇妈妈”

3、们,。A.请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B.请移开你们挡在孩子前面的身体C.请先学会不被其他意见影响或左右D.请相信你们纠结的事情其实没那么重要3.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从山水画史的观点来看,北宋、南宋皇帝虽然都姓赵,但是画风迥异,通常都被分作两部分来讲;明代是朱元璋的天下,清代姓爱新觉罗,统治者既非一家一姓,时间跨度亦有540余年之外,却常被合在一起讲述。这是因为政治史和美术史并不一定要平行,换言之,明清两代绘画史的主要潮流几乎全在元代画风的影响之下,临摹风盛,创意式微,不像两宋绘画有着显著不同的特色。A.宋代帝王很少直接干预绘画创作B.元代

4、绘画继承了两宋绘画的特色C.明清两朝的绘画风格具有相似性D.绘画研究中应特别注重时代背景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

5、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

6、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B.不见老人衰惫之气C.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B.

7、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C.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D.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

8、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