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

ID:14122606

大小:5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研学稿编写:丁洲审核:丁洲班级小组姓名学号一、研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了解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理解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4学习方法:A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新儒学

2、。B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地位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秦朝遭遇到“焚书坑儒”的厄运,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独尊地位。5.汉代新儒学有何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二、自主研学(填写时间轴、表格和知识体系)1.在相应的时间下面写上自春秋至西汉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史实(梳理本课知识)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西汉BC770年BC476年BC475年BC221BC206公元9年地位2.复习和归纳必修一二三有关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朝代政治经济文化汉代中央:地方:选官制度:农

3、业:手工业:商业:三、互动研学: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互动研学一】从“无为”到“有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汉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针对此现象,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如何评价此现象?3.从“无为”到

4、“有为”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互动研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材料二 西汉建国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的境地。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材料三 ……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

5、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事,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统治思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5四、研学反馈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

6、”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D.法家主张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的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4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

7、,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6.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7.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

8、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