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ID:14130362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_第1页
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_第2页
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_第3页
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探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利用科学实验教学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科学素养;培养策略;实验教学;实验探究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我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理解是不同的,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一、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素养一词源

2、自英文“ScienceLiteracy”,最早提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是1958年美国学者赫德教授,他认为:“科学素养”是“对科学与科学应用于我们社会经验里的了解”。目前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新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四个方面,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科学素养的现状我国自20世纪90年

3、代初开始借鉴国外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指标体系和调查经验,于1992~2001年围绕我国公众(18~69岁)的科学素养基本状况、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及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问题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进行过四次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在过去5年间每年提高,从1996年的0.3%提高到2001年的1.4%。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很大,美国1990年已达6.9%。4我国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科学素养被曲解;二是学生发展片面化;三是教育背离社会需要。科

4、学素养是人才素质的时代要求,是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是人文精神内核的需要。三、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1、以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根据该理论,在科学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要引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二要通过创设一定情境,通过协作、会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2、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部分实验进行理想化处理,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把实验室制备的乙烯直接通入高

5、锰酸钾溶液、溴水中发生褪色现象,不能说明乙烯能使它们褪色。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提出如下问题:①如何证明制得的乙烯气体中混有杂质气体S02、C02?②如何除去乙烯气体中混有的S02、C0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3、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在科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探究的实践活动,让

6、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比如:在探究“电路连接”的课题时,(1)教师事先把三盏灯串联在一起,开关闭合后,三盏灯都亮了。(2)提出问题:不拆电路能否只让一盏灯亮,另外两盏灯不亮?(3)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方法。(4)交流结论,互相补充。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短路的方法和定义,还会探究出把串联改为并联的方法。4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4、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发

7、现—-提出”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1)教师是否善于提问,影响着学生是否善于提问,教师可以用设问、反问作示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随着问题深入探究,比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先设问: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吗?学生猜想后再反问:如何设计实验电路?实验完成后又问:是否能用图像把实验结论表示出来。教师善于提问,会帮助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习惯,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必要的时候还应加以启发和诱

8、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指出其积极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就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尝试实验探究、调查访问、展开联想等方法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有学生问:从实验现象中得到,电压变大时,电流变大,说明电阻变小,因此电阻与电压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