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ID:14148184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_第1页
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_第2页
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_第3页
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_第4页
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超强吸水剂及其性能影响因素超强吸水剂(superabsorbentresin,简称SAR)即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含有羧基、羟基等强亲水性基团并呈三维交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它能迅速吸收自身质量几百到几千倍的水,且保水性能强,对生物组织无刺激作用。超强吸水剂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淀粉类、纤维素类、聚丙烯酸类,其中淀粉接枝共聚树脂以其原料及树脂性能上的独特优势,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支链淀粉是无定形结构,只存在微晶,与直链淀粉相比,水分子易渗透进去,容易糊化。淀粉品种不同,2种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因此

2、,淀粉品种的选择对产物性能有重要影响。普通淀粉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含杂质比较多,其合成的产品可应用于农业、化工、环境保护等方面。但随着SAR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淀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药用淀粉作为常见的药用辅料,纯度较高,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要求为标准,并以附加值高、市场竞争能力强为特征,具有高吸水性、强力崩解等显著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SAR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等方面,可用于人工器官、医用检验试片,能吸收渗出液并用于制作防止感染的治伤绷带等。此外,SAR在医药缓慢释放技术中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可通过调节其结

3、构以适宜生物体特点及含水率,达到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目的。1.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现状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类使用的吸水性材料主要是天然产物和无机物,如天然纤维、多糖类以及硅胶、氧化钙、磷酸、硫酸等。50年代,Flory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吸水性高分子的吸水理论,称为Flory吸水理论,为吸水性高分子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66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所Fanta等首先发表论文指出“淀粉衍生物的吸水性树脂有优越的吸水能力,吸水后形成的膨胀凝胶体保水性很强,即使有加压也不会与水分离,甚至也具有吸湿放湿性,这些材料的吸水性能都超过以往的高分子材料”。该吸

4、水性树脂最初由Henkl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其商品名为SGP,到1981年已达年产几千吨的生产能力。1978年日本许多公司利用水溶性的聚丙烯酸,采取不同的交联方法制成了性能很好的高吸水树脂,如AquakeepIOSH吸水剂吸水能力为800—1000MI/g。同时,美国Dow公司用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得到聚合物水溶液,再与环氧一丙烷混合后得到了膜状高吸水树脂,大大改替了聚合物的性能,使合成吸水树脂得到更大的发展。80年代人们又开始用其他天然化合物如海藻酸盐、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制备高吸水树脂。这些新方法为新型吸水剂的开发研究开阔了思路。同时,也出现

5、了吸水性复合材料,由于它能改善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吸水速度等性能,所以发展很快。高吸水树脂大规模的商品化是从80年代初期日本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开发出淀粉.丙烯酸交联性单体接枝共聚的合成方法,并将其产品用在生理卫生材料一尿布开始的。此后,高吸水树脂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其生产能力从.1980年的0.5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20.7万吨,1999年又猛增到129.2万吨。其中卫生用品消耗量最大,占吸水树脂生产总产量的80.85%。中国对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开始。尽管20多年来全国己有20多个单位先后进行了开发工作,且有的已经转入中试阶段,但多数仍

6、处于实验室阶段,工业化很少。我国是人口大国,所消耗的高吸水树脂数量是惊人的,2000年国内需求量为1.8万吨,预计到2005年,国内高吸水树脂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2.5—3.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5%-3.0%。目前我国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需要,因而在我国加大对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尽快使其工业化是十分有必要的。高吸水材料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基本处在探索适当的工艺条件和单体种类、配比等来合成综合性能好的产品。由于该类产品的合成是多相体系,合成过程中因素众多,影响情况复杂,而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还可能存在多种交叉作用,因此使得许多产品仍停留在研究阶段。

7、每个研究者的合成方法都不尽相同,工业化的进程还存在很多问题。2.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高吸水树脂发展很快,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很多。2.1.按原料来源分类按原料来源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有:1.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起源于淀粉类高吸水树脂,自出现以来发展迅速。主要包括淀粉接枝、羧甲基化淀粉、磷酸酯化淀粉、淀粉磺酸盐等。2.纤维素系以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酯化、交联、接枝等方法进行制备。包括纤维接枝、羧甲基化纤维素、羟丙基化纤维素、黄原酸化纤维素等。3.合成聚合物系制备合成高吸水树脂一般所用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酰胺、醋酸乙烯、环氧乙烷等。目前常见的

8、包括聚丙烯酸盐类、聚丙烯酰胺类、聚乙烯醇类、聚氧化烷烃类等。4.蛋白质系包括大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