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

ID:14148452

大小:40.7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6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_第1页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_第2页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_第3页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_第4页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淑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电邮:slye@dlps.ecnu.edu.cn。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外交话语建构及其效果评估研究: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例”(项目号:14YJCGJW011)的阶段性成果。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AnalysisoofPublicOpinionoftheSouthChinaSeaanditsImpactonDecisionMakingoftheSouthChinaSeaYeShuanisassociateprofessorattheDepartmentofPol

2、itics,the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Email:  slye@dlps.ecnu.edu.cn.ThispaperisoneachievementoftheHumanityandSocialScienceResearchProgramoftheMinistryofEducation“theConstructionofChina’sDiplomaticDiscourseanditsEffectEvaluationResearch:aCaseofNewTypeofChina-U

3、SGreatPowerRelationship”(14YJCGJW011).theDepartmentofPolitics,the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公众舆论是产生于公众当中的对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的一致性意见,是政府必须谨慎对待的民意。公众舆论通过“反映外交动态、评述外交得失、提出外交建议、约束外交行为等形式,对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是公众参与外交决策的重要手段”。(赵强,2009)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公众舆论更容易出现多变性、无序性、煽动性、情绪化、极端化等特征,对

4、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贯彻实施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研究公众舆论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学理意义与现实意义。近来年,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邻国围绕南海领土问题的冲突有所加剧,南海领土冲突的国内公众舆情是新形势下南海政策制定的重要民意基础。因此,下文将探讨南海领土冲突国内公众舆论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南海问题决策的影响。一、研究视角早在20世纪初,学者们就开始对公众舆论及其与外交决策的关系进行探讨。西方学者对公众舆论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是“有份量、有数量

5、的人对公民重要问题发表其主张的综合”,(Lippmann,1949)贝斯特则认为“个体关于政治对象的信念、价值和态度的表达”。(Best,1973)西方学者对公众舆论与外交决策关系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美国外交决策的舆论因素的研究。李普曼先后出版了《公众舆论》与《幻影公众》两本书,开启对美国舆论和对外关系的研究。中外学者还积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公众舆论与外交决策的关系,并对传媒、网络舆论和民意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总体上,公众舆论与外交决策关系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美国实践经验,对中国公众舆论及其

6、对外交决策的影响的实证性研究更多聚焦于历史,对新媒体出现后的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的研究相对不足。近年来,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下,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围绕南海领土主权的争端日趋紧张。中国民众对南海问题的舆情分布具有什么特点,是否影响南海问题决策,是研究公众舆论分布特征及其对外交决策影响的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因此,笔者于2012年7至2013年12月,对844名来自全国24个省份的公众进行了有关南海领土冲突舆情的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在此次调查中,男性有442人,有效百分比为52.5%,女性400

7、人,占47.5%,性别分布还比较均匀。从年龄分布来看(见表1),59年(含)之前的占7.0%,60后为13.7%,70后为18.4%,80后为29.2%,90年(含)之后的占31.8%。在学历分布上(见表2),本科最多,占39.7%,其次为中学毕业的有23.4%,技术学校或者专科毕业占21.7%,硕士为8.7%。在专业分布上(见表3),理科21.7%,工科16.4%,经济管理为16.0%,人文社科类为25.3%,医学为9.1%,法律为6.3%。在政治面貌的分布上(见表4),中共党员占32.7%,共青团员占3

8、8%,无党派人士占27.9%。在来源地的分布上(见表5),25.5%的人来自大城市,35.8%为中小城市人,19.9%为城镇人,18.8%为农村人。在职业分布上(见表6),12.0%为一般干部,9.0%为知识分子,4.8%为商人,24.0%为职员,9.2%为农民,38.1%为学生。这些被调查者来自全国24个省份,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山西151人、河南127人、上海109人、安徽92人、山东66人、内蒙古56人。在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