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说课稿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

ID:14163651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_第1页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_第2页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桥梁远景图》说课稿(第二课时)南安康美中学苏立阳一、说教材:《桥梁远景图》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说明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本单元四篇文章都属于介绍某一类事物的说明文,学习事物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科技类文章的兴趣是学习要点。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在学习前文的基础上领悟本文独特的语言和说明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桥梁远景图》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桥梁设计师,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充满想象力,有着很强创造能力的人。二、说学情:部分

2、学生语文基础良好,在学习《苏州园林》后,对说明文阅读要求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个别同学对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特点掌握不好,对桥梁知识了解比较少,学习本文的兴趣不浓厚,但是对于自由评点会有比较大的兴趣,能有让他们表现的机会。三、说目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说明桥的重要性、桥梁的基本结构及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具体描述”的结构

3、脉络,学习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和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为基础的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基础情境导入,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桥梁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培养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四、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质疑,使学习成为在

4、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概括法: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诵来加使学生对全篇文章的了解,运用概括法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2、默读评析法:第二课时通过学生对文章快速的阅读,在此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准确性及说明方法

5、进行点评,而后加以讨论、总结,以此来突破学习重点。3、辐射阅读法:第二课时合理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培养想象能力,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4、延伸写作法:以本文为契机,指导学生对想象文章的写作。五、说设计:本课时为本文教学的第二课时,确立了“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说明法”、“培养想象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思考:阅读说明文从哪几方面入手?明确: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通过对学习第一篇说明文的回顾,明确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总体把握说明文的学习目标,确立本文

6、的学习目标。第二环节: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1、过渡: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象,我们最爱用哪一种修辞方法?明确:比喻、拟人等2、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加以具体分析。明确:把桥比喻成板凳,面是“桥梁”,腿是“桥墩”,脚是“基础”。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学生讨论后总结:如:把桥比

7、喻成板凳,我们很容易地能理解桥是什么样的;还能了解桥的构造,很形象;我们容易接受;使语言“深入浅出”……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通过本环节的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能初步认识说明文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互动学习,通过不断的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达到质疑、释疑的能力培养。第三环节:品味语言1、过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明确:文中语句运用了比拟、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8、富有文学色彩。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进行相互讨论,自由发言。如:“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几乎是才听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