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学案

《小巷深处》学案

ID:14168041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小巷深处》学案_第1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2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3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4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巷深处》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巷深处》教学设计课题:《小巷深处》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的指导;提升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加强师友合作。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学习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文章的写法。4.体会形象是如何作为情感依托的。5.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理解散文中形象作为情感依托的作用。2.学习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文章的写法。教学策略、方法: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

2、知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感知:(一)新课导入:1.介绍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2.用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二)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师友朗读课文,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成语。炫耀执著荤菜揶揄哽咽造孽蹒跚憧憬打旋瘦瘪反驳黝黑诸如难堪粗糙倚靠名正言顺2.速读全文,师友交流:这篇散文你读了有哪些感受?找出最感动的地方。教师活动:导入课题,确定答案。学生活动:师友互相交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速读全文。批注: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二、研读共品:1.本文写盲母对养女的爱质朴感人,伟大的母爱蕴含在平凡的事情之中,师友讨论:课文中

3、的哪些具体描述表现了盲母亲对养女的爱?⑴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⑵拿出所有积蓄换住所。⑶改变了以往的泼辣性格。⑷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⑸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为我取得的一点成绩而骄傲。⑹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厌恶家,想离开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⑺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她让别人代送,自己孤零零的回家。总结:盲母在生活中对养女的深沉无私而又无微不至的爱,读来感人至深。2.师友共同品读全文,跳读课文中具体描写盲母女的生活片段的文字:(1)师友讨论:这几件事是按什么顺

4、序写的?贯穿于其中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参考:本文写盲母的几个生活片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课堂情况:学生对于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都能够找出答案,但是关于本文的感情线索,一些同学认为“小巷”也是这篇文章的线索之一,对此,在课堂同学们也经过认真的讨论,我也为学生进行了讲解,“小巷”是母女两人家的所在,寄托了母女之间的浓浓深情,但并不是文章的线索。所谓线索是应该贯穿文章始终的,例如鲁迅的《风筝》,作者围绕“风筝事件”抒发了自己的手足同胞之情,告诉了我们游戏对儿童的意义,感慨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以

5、及披露封建思想的罪恶。文章从始至终不曾离开“风筝”,而《小巷深处》中的“小巷”并没有贯穿文章的始终,作者甚至离开了小巷,因此“小巷”并不是文章的线索。而作者对母亲感情的变化是贯穿文章始终的,同时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因此这才是文章的线索。(2)“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四个阶段:⑴对生活感到满足,为母亲而骄傲。⑵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⑶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⑷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变化原因:幼时纯真,长大后虚荣心作祟,后来,老婆婆的一番话教育了“我”,打动

6、了“我”,从而使我悔悟,情感回归。教师活动:教师分析盲母对养女的爱,总结课文思想情感变化的线索,并引导学生体会母女之爱。学生活动:师友讨论共品;班内交流。批注:其他师友适时补充;注重对本文主旨理解的品读指导。课堂情况: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之后,学生们能够准确的找出作者的这种变化,并能从原文找到变化的原因。二、互助释疑师友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注:这部分先师友之间互相提问质疑,自己解答,如有解答不了的问题,全班同学可以一起解决。)教师活动:掌握学情,及时解惑。学生活动:师友交流疑点、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疑点,全班共同解决。课堂情况:

7、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师友互助能够解决彼此的疑问。三、巩固拓展本节课这一部分主要带学生做一些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当堂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蹒跚,哽咽,揶揄2、仿写句子: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闩。明确:蹒跚:艰难而缓慢地、摇摇晃晃地行走。哽咽:哭时不能痛快的出声。揶揄:嘲笑。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理解父母亲情,,用多媒体展示《又是秋风起》,使学生对此一类型的抒情散文加深理解。学生活动:结合相关资料,个人独立完成,师友交流。五、总结提高:1.师友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

8、知识体系。2.学生谈收获。教师活动:老师总结,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抒情散文品,并体会此类文章的写作特色。学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