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豆瓣书评

《活着》豆瓣书评

ID:14168240

大小:9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6

《活着》豆瓣书评_第1页
《活着》豆瓣书评_第2页
《活着》豆瓣书评_第3页
《活着》豆瓣书评_第4页
《活着》豆瓣书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着》豆瓣书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活着,让世界稍好一点2012-12-1309:38:04  来自:张恒哲(读书立志趁年少)活着的评论  4  读完《活着》之后,我产生了一个直觉——我们这个民族的劫数还没有完。  作者余华认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如果这就是活着的目的,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在这本小说中,善良朴实的人们一个个悲惨痛苦地死去,可从来没有一个人问:“这是为什么?”  在我们这个国家,对民众的犯罪成本太低了。不管如何欺凌、剥削、压迫、愚弄、杀戮他们,他们都会默默忍受,甚至还会出现福贵这样的奇葩,不但不奋起反抗,反而麻木不仁,认为活着就是“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2、无聊和平庸。”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一代又一代地陷入不可避免的悲剧。  当然,身处上世纪中后期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福贵不可能有认识世界、改变命运的智慧和能力。但是,他至少还有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在所有亲人全部遭遇不幸之后,他连个“为什么”都不问,连识破暴君面目的基本判断能力都没有,连一丝愤怒不满的情绪都没有,作为迫害者,怎么可能不继续对他们实施暴行?  作为上世纪亚洲最先进入民主法治时代的国家,如今却沦为地球上硕果仅存的几个“铁幕之国”之一,这真的是一大讽刺。为了自身的安全,民众可以继续“装睡”,可以为自己辩解“活着的目的就只是为了活着”。但不要忘了,在上世纪,是哪个民族只顾埋头赚钱

3、,不理政治,不争权利,最后被集体送入毒气室,死亡600万人,几乎灭种?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鼓动“福贵”们再次进行暴力革命。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旁曾说:“如果一个民族使自己的习俗变得过于牢固,它便不会再发生变化,于是就像中国一样,变得没有进取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暴力革命也没多少用处,因为由此造成的结果,或是打碎的锁链重新拼接在一起,让整个过去原封不动地再现,或者是对打碎的事物撒手不管,衰败很快被无政府状态所取代。”他的理想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只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加以改进。这种理想不易实现。使它变成现实的几乎只有古罗马人和近代英国人。”  要想实现勒

4、旁的理想,唯有期待民众始终保持奋发精神,独立思考,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面对罪恶,即使不能反抗,也不要为迫害者辩解,更不要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爱上迫害者,产生认同心理,为其歌功颂德。  在2500年前,古希腊人反复论证过“人为什么活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为后人树立了“活着的标杆”。在“标杆”面前,不要再说什么“活着的目的就是活着”这样自我辩解的胡话,而是要知耻后勇,为追求真理而活着,为了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而活着。  为什么只求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而不是期望短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儒家期许个人做到“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常委的交椅只有七把,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治国

5、平天下的机会。那么,就像李开复在励志书《世界因你不同》中说的那样,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能够变得稍微更好一点,你就是世界的正能量。  活着,不是为了苟且偷生,也不是为了拯救世界。前者丧失了人类的尊严,后者常常为了建设一个乌托邦而让世界血流成河。一个人,只要在活着的过程中,让自己身体健康、心智成熟、情绪稳定,明辨是非;让自己的家庭和乐、温暖;远离新闻联播、肥皂剧、八卦报刊、电脑游戏等愚弄、麻醉个人的精神糟粕,保持对“老大哥”的沉默注视;在活着的过程中,自食其力,不给社会造成负担;最后,为后人留下一点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也就足够了。  活着,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难。莫言获奖了,我却想说说余华2012-1

6、1-1118:24:43  来自:张帆帆(潜伏在现实中的理想主义)活着的评论  5  是的,这篇文章是想说说余华,说说他的活着。用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活着,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有这样的一种魔力,让读者不忍放下的魔力。《活着》讲述了福贵的一生,富家少爷福贵嗜赌成性,最后赌光了家产。贫困之中,因为母亲生病,在福贵为母亲求医的路上,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来被解放军俘虏,放他回了家。结果回到家中,母亲已因病逝,妻子家珍独自将一双儿女拉扯大,女儿在一次意外中变成了哑巴,儿子尚且活泼机灵。本以为这次大难不死是必有后福,但是悲惨的人生却才刚开始上演。用余华自己的话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自己生

7、命的友情,讲述了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    这就牵扯出了我为什么要为大家推荐这本书,在这个畅销书榜上满是速食文化的年代,在这个国民缺乏信仰的年代,在这个价值观扭曲的年代,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不为别的,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与她多舛的生命是一种友情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