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

ID:14191076

大小:15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6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_第1页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_第2页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_第3页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_第4页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1期经贸论坛申国在全球生产网络申的分工与贸易地位一一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岑丽君摘要: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借鉴全球价值链(GV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比较并探讨了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贸易地位及真实贸易利益。结论表明:中国己较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在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较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呈‘'v;型趋势发展,这与出口中的国内间接附加值比重下降而外国附加值比重上升有关;制造业各行业在国际分

2、工格局中地位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处地位较高,逐渐向上游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能力下降明显;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且对国内价值增值贡献较小,所获贸易利益也较少。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附力口值贸易GVC指数一、引言在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及全球生产网络形成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渐向;任务贸易;转变(WTO&IDE-JETRO,2011),以传统贸易数据核算的中国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无法真正体现其分工与贸易地位。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其劳动力成本和价格低廉优势在世

3、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与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难题。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提升国际分工与贸易地位,对于实现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关于全球生产网络与垂直专业化背景下一国分工与贸易地位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借助案例研究法,剖析中国企业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及由此获得的贸易利益,如Linden等(2009,2011);二是利用传统贸易数据衡量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如邱斌等(2012)以出口复杂度指数衡量中国24个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存在行业差异性,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

4、项目(批准号14YJC7900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LQ13G030014);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科研项目(批准号Y201329856);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预研基金项目。岑丽君: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经贸管理学院310023电子信箱cenlijun@习ut.edu。-3-经贸论坛《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1期分工地位提高显著。胡昭玲和宋佳(2013)以出口价格变化作为反映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指标,发现低技术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高于中高技术产品;三是基于Hummels等(2011)提出的垂直专

5、业化(VS)指标,如Hummels等(2011)利用技人产出表计算OECD十个国家及爱尔兰、韩国和台湾等的VS水平。刘志彪和刘晓相(2001)、刘志彪和吴福象(2006)等运用Hummels等(2001)的VS指数,测算中国及江苏省制造业的出口VS程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根据投入产出表的40个部门进行产业分类,测算中国1992年至2003年的VS程度;四是利用附加值贸易(TiVA)法,核算全球价值链(GVC)中各国的附加值贸易水平。Koopman等(2008,2010,2012)构建了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核算附加值贸易的框架,提出KWW

6、法和KPWW法,测算出口产品中的国内价值含量。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基于传统贸易数据,或基于国内投入产出表数据,借助出口价格、出口复杂度、VS等指数加以计算。Hummels等(2001)的VS指数虽在→定程度上能反映经济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但该指标的不足之处是假设所有进口中间品完全由国外价值增值构成,剔除了本国先出口再进口的这部分中间产品贸易,同时假设出口产品和国内最终消费品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一样,这两点不符合现实。Koopman等(2008,2010)构建的KWW法和KPWW法则克服了这两个假设的不足之处。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拟遵循Koopm

7、an等(2010)的KPWW分析方法,采用其所构建的GVC指数,借助OECD和WTO发布的TiVA数据,从价值增值角度考察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及国际分工与贸易地位,并进一步剖析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出口贸易附加值来源,挖掘出口贸易对国内价值增值的贡献,从而综合评价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及真实贸易利益O二、研究方法及GVC指数I.KPWW方法Hummels等(2001)对垂直专业化的衡量及其之后的改进,是基于各国自身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忽略了全球层面的国家联系和产业关联。Koopman等(2008,2010,2012

8、)基于全球价值链,从价值增值角度,将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