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ID:14197800

大小:4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6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1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2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3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4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人多地少,劳动效率极低,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三农”问题十分严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基本国情。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无疑是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只有城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把数以亿计的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转移出来,才能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和缓解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然而,城镇化又是一柄“双刃剑”。若不顾客观实际一味追求城镇化水平,不仅会导致有限土地资源和巨额资金的严重浪费,而且会造成大量失地无业农

2、民,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使城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正视和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及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普遍建立在工业化水平的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之前的1952年至1977年之间,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

3、期,城镇化水平以年均0.625%的速度递增,止2005年底全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3%。但这一结果并不容我们乐观,与世界整体城镇化进程相比,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依然相当滞后。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6年,全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已达45.5%,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而同期我国仅为29.4%。严重滞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一是导致了我国城乡产业、就业、收入与消费结构态势的长期失衡,严峻的“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二是在人均消费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过早地出现

4、了工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和经济过剩,使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受到严重制约;三是严重限制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拓展和发育,导致了小农经济在我国农村长期占主导地位;四是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使农业内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五是导致了农业生产极低的劳动效率及农业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严重缺乏。  城镇化水平过低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党和国家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2000

5、年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首次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大政方针。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2006年3月发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

6、步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与此同时,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把城镇化建设摆上了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议事日程。河南省于1999年、2003年先后颁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并于2005年12月5日颁发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三门峡市委、

7、市政府近年来克服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等重重困难,止2005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9.3%,比“九五”末提高6.4个百分点。另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五”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逐年加大,城市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全面铺开;城镇接纳农村转移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十五”期间增加1.0251亿人;城镇提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止2005年底全国城镇就业人口达2.7331亿人,“十五”期间年均增加836万人。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服务功能也普遍提高,城镇居住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8、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  二、城镇化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过多的人口被束缚在农村是“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根源之一。从长远的视角看,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幅度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从总的方面看,城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