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葡萄病害图谱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

ID:14198386

大小:726.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26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1页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2页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3页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4页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葡萄病害图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葡萄病害图谱2011-01-0711:52:24

2、  分类:葡萄*管理

3、  标签:

4、字号大中小 订阅葡萄是一种色艳昧美且富有营养的水果,葡萄适应性很强,我国广大地区均可种植。我国已报道的葡萄病害有40多种,其中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是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葡萄霜霉病分布为害 葡萄霜霉病在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沿海、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此病广泛漪行(图4-1)。 图4-1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情况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叶片受害,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半透明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随后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

5、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叶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图4-2至图4-5)。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幼果从果梗开始发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图4-6)。 图4-2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 图4-3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 图4-4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 图4-5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末期症状 图4-6 葡萄霜霉病为害幼果症状病原Plasmopara viticola称葡萄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图4-7)。菌丝管状。孢子囊椭圆形,透明,着生在树枝状的孢囊梗上。孢囊梗一般4~6枝,呈束状,无色

6、,单轴分枝3~6次,分枝处呈直角,分枝末有2~3个短的小梗,圆锥状,末端钝,孢子囊即着生在小梗上。每个孢子囊产生4~85"-游动孢子,有双鞭毛,能游动。游动孢子为单细胞,呈肾形。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后的卵孢子,降雨量达lOmm以上,土温15℃左右时即可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图4—8)。 图4-7 葡萄霜霉病病菌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3.被害组织

7、中卵孢子4.卵孢子萌发5.游动孢子 图4-8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1.病叶中的病原茵 2.卵孢子 3.萌发形成芽孢囊 4.释放游动孢子 5.雨水6.幼嫩组织被侵染 7.形成子实体8.形成孢子囊 9.游动孢子 10.灰霉果11.果实腐烂 12.病叶脱落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有2~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梅雨季节,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个别年份在9月中旬至l0月上旬还会出现一次高峰。浙江杭州一般在9月上旬开始发病,10月上旬为发病盛期。沈阳地区一般7~8月开始发病,9~l0月为发病盛期。葡萄霜霉病的流行与天气条件有密切关系,多雨、多雾露、潮湿、冷凉的天气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栅架

8、过低,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 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清园,剪除病、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冬季深翻耕,雨后及时排出积水。葡萄发芽前,可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初侵染。从6月上旬坐果初期开始,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6%氧化亚铜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预防。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图4—9),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苯霜灵乳油300~4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5 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

9、00~15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l000~30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时要注意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洒均匀。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杀菌剂应交替使用。 图4-9葡萄霜霉病为害初期田间症状2.葡萄黑痘病分布为害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分布广,发生普遍,我国所有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发生。以北方沿海和春夏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最为严重(图4—10至图4-

10、11)。 图4-10 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情况 图4-11 葡萄黑痘病为害果实情况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果柄和果实。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逐渐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呈暗紫色,后期常干裂穿孔(图4-12至图4-l4)。新梢、叶柄、果柄发病形成长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凹陷开裂,呈灰黑色,边缘紫褐,数斑融合,常使新梢上段枯死(图4-15至4-19)9。幼果发病,果面出现深褐色斑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