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两优1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

y两优1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

ID:14200569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y两优1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y两优1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y两优1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y两优1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Y两优1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Y两优1号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作再生稻旱区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Y两优1号;特征特性;再生栽培;旱区;高产栽培技术    钦州市位于北部湾畔,地处南亚热带地区,但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利设施老化失灌的影响,钦州市多年遭受了秋冬春三季连旱的严重危害[1-2]。在大多数年份,全市有40%以上的早稻田因缺水不能播插而被迫改双季稻为单季稻,甚至撂荒,有80%以上的晚稻田因干旱难以发展秋冬种生产,并且这种危害有逐年加剧

2、的趋势。为了应对这一严重的自然灾害,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2008年、2009年在钦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钦州市农业局在钦北区、灵山县传统旱区和水利失灌旱区等9个镇(点)进行超级稻Y两优1号及其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探索既能有计划推迟早稻(超级稻)播种时间,又能使晚稻(再生稻)提早收获的双季稻栽培模式,以解决春旱、秋旱以及寒露风的威胁,破解双季稻改为单季稻的难题,确保水稻播种面积并获得高产。  1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共进行9个镇(点)试验示范,面积119.8hm2,其中中区示范点4个,早造超级稻平均产量7650

3、.0kg/hm2,晚造再生稻平均产量5248.5kg/hm2,早造超级稻和晚造再生稻合计总产12898.5kg/hm2;大田连片示范,早造超级稻平均产量9627.0kg/hm2,晚造再生稻平均产量6657.0kg/hm2,早造超级稻和晚造再生稻合计总产16284.0kg/hm2,比早、晚造同期对照合计总产13635.0kg/hm2增产2649.0kg/hm2,增幅19.4%。  2特征特性  2.1主要农艺性状  Y两优1号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抗倒能力强,株型紧凑适中,茎秆粗壮挺拔,叶片较小挺直,分蘖力强,长势旺盛

4、,耐肥,抗高温能力较强,后期青枝蜡秆,成穗率高,结实率较高,谷粒长粒型,谷壳黄色稃尖无色,再生力强。早稻全生育期127d,株高115cm,穗长25.3cm,有效穗数309.0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06.2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6.6g;再生稻全生育期83d,穗长22.3cm,有效穗数343.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85.2粒,结实率86.0%,千粒重24.8g。  2.2米质  稻米外观好,经农业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80.7%,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8.7%,粒长6.8mm,长宽比3.1

5、,垩白粒率30%,垩白度3.8%,透明度2级,碱消值6.6级,胶稠度62mm,直链淀粉含量13.4%,蛋白质含量7.9%。  3高产栽培技术  3.1早稻栽培技术  3.1.1合理安排播种期。合理安排早稻播种期是高产栽培的重要要环节。播种过早将使晚造再生稻成为双季稻早晚两造大田的“过渡田”,播种过迟则使早稻(超级稻)成为双季稻早晚两造大田的“过渡田”,从而增加病虫鼠雀的危害。根据当地的旱情,Y两优1号早稻的播种期应比正常早稻推迟35d左右,比较适宜的播期应安排在4月上旬,以确保早稻在8月15日前成熟收割,从而有利于再

6、生稻正常生长发育,要求再生稻于9月30日前安全齐穗,确保避过寒露风、10月底前成熟收获,便于进行秋冬种生产。  3.1.2培育壮秧。可采用塑盘育秧或编织布(旧编织袋)育秧方式,结合秧田整地施复合肥(15-15-15)75kg/hm2作底肥,秧田播种量225kg/hm2。播种后秧田灌沟水,保持畦面湿润。秧苗2叶1心时施断奶肥,施复合肥(15-15-15)60~75kg/hm2或尿素、氯化钾各60kg/hm2,并防治稻蓟马等虫害1次。秧苗移栽前4~5d用“植物龙”正苗900mL/hm2加适量杀虫剂对水675kg喷施,具有

7、强力生根促长的作用,使根系发达,返青立苗快,能明显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与产量。  3.1.3合理密植,抛插足基本苗数。再生稻是利用早稻有效穗稻桩作为母体再生的,再生稻的有效成穗数与早稻的稻丛桩数有密切关联,基本呈正比。为此,应把早稻高产结构建立在适当多蔸、有足够有效穗的基础上,抛插足基本苗数。中等肥力田块抛插秧30万~33万蔸/hm2、保苗75万~90万根/hm2,高肥力田块抛插秧28万~30万蔸/hm2、保苗60万~75万根/hm2;争取早稻有效穗数达285万~300万穗/hm2。Y两优1号再生力较强,每个母茎平均可

8、培育约1.1株有效再生苗,这样可促使再生苗有效穗数达到300万穗/hm2左右,从而确保再生稻高产稳产。  3.1.4科学用水。再生苗因生育前期发根量少,独立根系不够发达,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由母茎供应和从老根吸收,所以早稻根系发达、活力强至关重要。为此,早稻水分管理,应以薄水抛插秧、促分蘖;分蘖够苗及时露晒田;幼穗分化初期回薄水;施穗肥后水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