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

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

ID:14204292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_第1页
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_第2页
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_第3页
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_第4页
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童德华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2年【文献号】5869【原文出处】法学评论【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106【原刊页号】38~46【分类号】D414【分类名】刑事法学【复印期号】200202【标题】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作者】童德华【作者简介】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刑法学中行为的概念,在实践上具有指导机能,在理论上具有元素和统一机能。关于行为概念有自然行为说、社会行为说、目的行为说和人格行为说,其中社会行为说又分为意思舍弃论与意思表达论,比较起来,

2、意思表达论较为周全,在此基础上,行为是指体现刑法规范上值得期待的人的主观状态的不同程度的外在表征。该概念导致犯罪论体系发生新变化。【摘要题】基础理论研究【关键词】行为机能/意思表达说/期待/客观归属性【正文】  刑法理论体系中包含诸多要件,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地混为一体,只有以某种要件作为共通的基本元素,才能保证这些要件有机地联系起来。刑法学者为此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至今却裹足不前。尽管如此,迄今为止的一切研究成果却已经证明,以行为为刑法学的支点或基本的元素,构建刑法理论

3、的体系大厦,能保证理论上的连贯性和密接性,也有助于刑事实践中“对思想不得为非”这一法谚的贯彻。  得出上述判断,必须从行为概念的机能着手。当然,有关行为概念的认识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大陆法系在刑法理论体系方面停滞难前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对行为本质的认识,即几种主要的行为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一定的不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我国刑法理论中,行为的概念往往不被重视,只有极少数学者就行为概念进行过研究。从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的构造中,也能反映出行为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基于这种考虑,笔者期望借鉴过去的和外国刑法理

4、论中的行为概念,结合客观实际的认识需要,分析行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而提出一种比较合理的刑法理论体系,而且该体系对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而言也有适用价值。      一、行为概念的机能  “无行为则无犯罪亦无刑罚”,这一法谚说明行为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支柱性地位;亦如马克昌教授所说:“行为在刑法科学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连接犯罪构成诸要件的纽带,而且也是刑事责任理论赖以建立的支柱。”(注:马克昌著:《刑法理论探索》,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所以大陆法系学者极为重视刑法中行为概念的机能。当

5、前,关于行为概念的机能的认识,在不同学者之间,有同有异。意大利学者杜里奥·帕多瓦尼认为,行为原则上具有三个基本机能:其一,分类机能,即作为概念可以同时合理地解释现存制度中行为的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表现形式;其二,限制机能或否定机能,即作为具有刑法意义的人类举止的首要特征,能发挥排斥不具有刑法意义的人类举止的作用;其三,理论和实践,即可以作为理论和实践判断行为统一性的机能。(注:(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页。)日本学者认为行为具有:作为界限要素

6、的机能——即行为是犯罪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反映行为人的危险性格;作为基本要素的机能——即在刑法和刑罚法规中,必须包含作为犯罪的东西;作为结合要素的机能——即行为是构成要件体系的出发点,其后还能将违法判断和责任判断结合起来。(注:(日)松宫孝明著:《刑法总论讲义》,日本成文堂1999年第2版,第46页。)德国的耶塞克教授认为行为概念具有:连接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责任的元素机能、界限行为可归责性的机能、排斥不重要的要素的机能;另外还具有:统一评价作为与不作为、故意与过失的分类机能、包容刑法体系的定义机

7、能和排斥不能作为犯罪对待的行为方式的界限机能。(注:(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等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269页。)  以上认识也分别代表了这些国家学者的见解。从总体上看,这些见解具有很大的差别。内容均有缺失,只能反映行为概念的部分机能,如日本学者只注意到了行为概念在实践中的部分机能;意大利学者虽特别指出行为要说明作为与不作为,却没有注意到行为对于故意与过失行为也有统一之处;而且有些比较含混,例如耶塞克教授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提出了界限性机能,却未

8、特别指明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些均说明行为概念的机能尚未获得充分、全面的认识。  刑法中行为的概念所具有的机能,既决定于各国刑法这一法律基础,也决定于各国传统的刑法构成模式这一认知范式基础;进言之,既要考虑行为概念的实践性机能,又要注重它的理论机能。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行为概念具有如下方面的机能。  (一)实践性机能  行为概念不单是一个学术术语,对刑事立法、司法还具有导向作用。法律不得对思想为非,在刑法中则引申为没有无行为的犯罪,也没有无犯罪的刑罚。刑事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