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廉政文化素材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

ID:14206066

大小:1.04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8-07-26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_第1页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_第2页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_第3页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_第4页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东廉政文化素材一、民风民俗潎草与挂旗  在晋南一带,每逢生个男孩,当天就要在大门上挂上草,叫“潎草”;小孩满月时,产妇娘家人还要前来在大门上“挂旗”。这一民俗风情,源于何时?意义何在?并没有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却有着口头流传。  传说,“潎草”起于唐末;“挂旗”始于明初,而“潎草”与“挂旗”,又都是先起于闻喜而后逐渐扩之于晋南各地。  唐朝末年,闻喜有户人家生了个男孩,因望子成龙心切,就用谷草扎了个像窗户样的东西悬挂在门上,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像闻喜的裴家子弟那样,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这一挂草形式,立即迎合了许多人的心意,一时仿

2、效成风,取代了由《礼记》上所流传下来的“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所谓男左女右即源于此)的传统作法。后来人们又把挂草变成了“潎草”,只不过是为节省几颗钉子而已。届时,用带根的谷草一束,分作十把,交叉扎住,就成为一扉有格的窗户了。然后携草登梯于门楣,手抓泥团,用力向草应固之处掷去,使泥草贴墙粘定,故谓之潎89草也。同时,再在草上窗格的正中间钉上磁碗一个,木榴一个,竹筷子一双。这十把谷草所扎的窗格,就象征十年寒窗了。草上那些碗、筷、杓子之类,是象征性地说明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而应试及第,中举为官,自然就有吃有喝了。“挂旗”由明初

3、时始于闻喜。当时,闻喜有一户人家闺女出嫁得子后,家人把此看成是件大喜事,特持青竹两根系上红绸,并根据《诗经》上所云“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之意,在红绸上特书“弄璋之喜”四个大字,前往女儿家道贺。此举本意是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竹子那样正直而立、四季常青的风格。不想当地人从此又仿效起来,以至演变成了“挂旗”,且由闻喜而领县,形成了一种沿袭的民俗而流传下来。特别是在旗上所挂的物品,也随心所想,各出心裁了;有的在旗上挂着小镜子,是愿孩子长大后,心明如镜,聪慧过人;有的在旗上挂着书本和蒜瓣,是愿孩子长大后,著书立说,能写会算;有的在旗上挂着

4、红枣和桂元,是愿孩子长大后,早日蟾宫折桂,独占鳌头;有的在旗上挂着胡桃,硕果累累;更有将这些物品,齐备全挂,兼而有之。红绸上的大字,也由“弄璋之喜”而演变为“国家栋梁”、“建国英才”或“中流砥柱”之类了。那两根青竹子,也失去了原意,只仅仅起个旗杆作用了。“潎草”与“挂旗”,是人们得子后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美好的希望与祝愿。从“潎草”与“挂旗”之民俗可以看出,大人对刚刚出世的孩子寄予的美好愿望,希望孩子勤奋学习、勤勉做人、报效国家。89二、民间歌谣八路军真正好三月里来天气暖,八路军来到咱晋南,打倒顽固把民安,在家出外不担寒,哎嗨哟家家

5、户户都喜欢。八路军真正好,为民除害立功劳,帮助担水又锄草,和和气气多热闹,哎嗨哟,照这队伍真稀少。三、民间传说后稷稼穑《史记·周本纪》记载了这个神话,说周代的先民后稷,名字叫弃,他的母亲叫姜嫄。姜嫄89在野外发现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很愉快,就去踩了这个脚印,因此而怀孕,整整过了一年才生下个男孩。她认为不吉利,就要把孩子抛弃,可是想尽办法,怎么也抛弃不了。姜嫄感到儿子很神奇,就抱回家把他养大了。因为最初想抛弃,所以给他取名弃儿。后稷自幼就有抱负,喜欢栽麻种豆,麻和豆子都长得很好。后稷长大了,更爱好农耕。于是,尧帝聘他为农师,教百姓

6、干农活。后稷懂得土壤的性能和庄稼的习性,他不辞辛劳,教百姓学习种庄稼的技术,逐渐使大家都学会了稼穑。后来,周代先民脱离那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后稷对当时社会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董父豢龙董父是董家的老祖宗。闻喜的阜底村原先叫“董泽里”,因为它在董泽湖畔。董泽湖也就是当年董父的豢龙池。董父是位大能人,最拿手的是养龙。在蒲坂的舜帝降下圣旨,请他去为自己养龙。但龙是圣洁之物,非甘泉不饮,非灵水不憩。董父便在普天下找甘泉,后来在闻喜的凤凰垣和峨嵋岭之间,发现有一条长40华里的大甘泉,水质甚佳,犹如湖泊,清澈明亮

7、,实为豢龙相宜圣地,心中大喜,便定下居来。此地便是闻喜东北方向横跨东镇、礼元两乡镇的40里白水在滩。董父受舜帝之命,在董泽养龙,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把龙调养的个个健壮。89因董父豢龙有功,舜便将白水滩一带“封为董父之国”。汤王山  在闻喜县东南方向,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拨海高约1200米是中条山山北面最高的一座山。天气清朗时,站在山顶远眺,向南可以看到运城盐池滔滔黄河;向北望去,据说还可望得见洪洞的大槐树。它原名叫“景山”,后来改名“汤王山”。山顶还建有汤王庙。要知景山因何易名,这里还有一段让人怀念的故事。  在很早

8、以前的商汤时期,这一带连遭大旱,河干地裂,寸草不生,不少人饿死于灾难之中。  汤王见此情景,就命驻守在这里的地方官葛伯率领百姓祈雨。葛伯只是嘴上答应,却并不实际行动。汤王问他原因,他说没有祭神物品。汤王立即给他拨了一批牛羊。可葛伯仍然不祀天求雨,反而把牛羊宰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