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ID:14208257

大小:3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6

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济南历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南启儒教育培训学校2013年济南市历下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23个小题,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1.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A.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B.▲,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E.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F.▲,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G.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惩罚(chěnɡ)忍俊不禁(jīn)踉踉跄跄(qiànɡ)气冲斗牛(dǒu)B.栖息(qī)锐不可当(dǎnɡ)颔首低眉(hàn)惟妙惟肖(xiào)C.干涸(hé)咬文嚼字(jiáo)气息奄奄(yān)即物起兴(xìnɡ)D.字帖(tiè)鳞次栉比(zhì)越俎代庖(páo)成吉思汗(há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略胜一畴囊萤映雪眼花缭乱佝偻承蜩B.进退维谷中流砥柱面面相觑消声匿迹C.跋山涉水

3、唯唯连声广袤无垠相得益彰D.合辙押韵恃才放旷顾名思意粗制滥造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①▲!②有人在自我生命中,加入了“正向”“积极”“坚持”“永不放弃”的因数,每天努力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么他们的成绩就愈来愈亮丽,业绩愈来愈加倍!③可是,有些人偷懒、萎靡、没有目标、不愿积极行动,那么他们的命运可能就是极普通,甚至是倒退的景象。-10-济南启儒教育培训学校④“不跪地,怎能闻花香?”一名摄影师说,“要拍出花的气味,就要蹲下,跪下,以谦卑的态度贴近花朵!”如果想要有精彩的人生,才必须以积极的实际行动来交换!⑴请在第①段画线处拟写一个句子来统领整个

4、语段。(15个字以内,不要超出空格)(2分)⑵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修改。(2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5.名著阅读。(共5分)走在前边的老厨子,眼珠通红,嘴唇发光,走在后边的A,面红耳热,一直红到他脖子下边的那条大筋。进到祖父屋来,一个说:“酒菜真不错……”一个说:“……鸡蛋汤打得也热乎。”关于埋葬团圆媳妇的经过,却先一字未提。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我问A,那小团圆媳妇怎么死的,埋葬的情形如何。A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⑴上面文段节选自作家的《呼兰河传》,人物A是。(2分)⑵结合

5、选段内容,简要分析A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古诗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6.“黯乡魂,追旅思”一句中,“追”字用得巧妙,其本义是追随,在句中引申为的意思,生动表现了的感情。(2分)7.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一画面。(50字左右)(3分)50字(二)马说-10-济南启儒教育培训学校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

6、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安陵君其许寡人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水落而石出C.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不以千里称也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怅恨久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7、里也?10.本文采用了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昔有一人,先瓮①中盛谷。骆驼头入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②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注】① 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用:采纳。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⑴有一老人来语之语:⑵既杀驼,而复破瓮既: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