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

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

ID:14214914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6

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_第1页
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_第2页
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_第3页
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_第4页
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压密注浆在基坑围护帷幕止水的应用的案例摘要:在基坑临近河道和浅部有较厚填土临近已有建筑物,需要防止浅部潜水的侧向渗流以及河水渗流倒灌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尤其在城区浅部存在较深厚的杂填土时,常规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困难,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形成帷幕止水,施工方便,效果良好。关键词:古城区基坑开挖;浅部地层;砖瓦碎石填土;压密注浆帷幕止水引言在基坑临近河道和浅部有较厚填土临近已有建筑物,需要防止浅部潜水的侧向渗流以及河水渗流倒灌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尤其在城区浅部存在较深厚的杂填土时,常规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困难,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

2、体形成帷幕止水,施工方便,效果良好。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显示,在苏州城区普遍分布有3.00米到5.00米的砖瓦碎石的填土层,其下为可塑的粘土层,为不透水层。古城区的建筑,一般不得超过5层,多为3~4层,下设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一般在5.0m,坑底抗渗流稳定,通常需要考虑基坑开挖后浅部潜水流失造成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考虑其填土的特性和当今的地基加固技术,对其填土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处理作为帷幕止水浮现于我们眼前。1、工程概述由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拟建的平江历史街区大儒巷停车场工程位于苏州市平江路西、大儒巷北侧。

3、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高度9.4m,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6986㎡;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000㎡。本工程设计±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500m(国家85高程);场地自然地面标高3.30m。底板顶标高为-3.550m,底板厚400mm,垫层厚100mm,基底标高-4.05m;基础地梁基底标高-4.40m,考虑坑内排水沟加深300㎜,基底标高-4.70m。集水井部分基底标高为-5.00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4.20m;集水坑段5.00m。2、地质资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该场地土层分布如下;①1杂填土:杂

4、色,物质构成不均,主要由碎石垫层组成,夹有少量粘性土和砂性土。该土层层厚约1.00~1.80m。①2素填土:灰~灰黄色,软塑,以粘性土为主,夹少量有机质,土质不均。层厚约1.00~1.70m,层顶标高-0.05~1.64m。①3淤泥质填土:灰~灰黑色,流塑,含少量瓦砾、碎砖石、腐植物,分布在暗浜,土质不均。层厚约1.00~2.80m,层顶标高-0.05~1.64m。②粘土:黄褐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中压缩性。层厚0.80~2.50m,层顶标高-1.00~1.21m。③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下部

5、夹薄层粉土,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低干强度,低韧性,中压缩性,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粘粒含量较高,并见灰色软粘性土薄层及团块,全场地分布。层厚0.90~2.30m,层顶标高-2.14~-1.29m。④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流塑,夹薄层粉土,层理发育,粉粒多,低干强度,低韧性,中压缩性。层厚1.30~3.00m,层顶标高-3.84~-2.81m。⑤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色、中密,很湿,夹粉质粘土薄层,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中压缩性。层厚6.80~7.90m,层顶标高-7.83~-6.59m。注:以上标高以地质勘察引测

6、基准点为准。基坑设计参数一览表土层代号及名称重度γ固结快剪(峰值)渗透系数kn/m3c(kpa)ø(0)(cm/s)①1杂填土18.010.015.0(1.0e-04)①2素填土18.015.010.01.00e-05①3淤泥质填土17.810.06.06.00e-07②粘土19.648.612.63.50e-07③粉质粘土19.442.83.33.50e-06④粉质粘土夹粉土18.915.021.54.50e-053、地基加固方案分析: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及下部微承压水。潜水主要存于地层上部①填土

7、层中,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差,稳定水位埋深为0.80m~1.20m,稳定水位的标高为1.70m。潜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地面渗透补给为主,通过自然蒸发与侧向径流排泄。微承压水赋存于⑤粉土层中,其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好。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50~1.60m,稳定水位的标高为1.30m(黄海高程)。微承压水赋存于⑤粉土层中,其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好。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40~1.80m,稳定水位的标高为1.30m(黄海高程),其顶板埋深8.00~9.80m。基坑开挖深度3.90m(集水坑4.50m);隔水层厚4.00~5.50m;根据《建筑地

8、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w基底抗渗流稳定性公式:rm(t+δt)≥1.1pw(w.0.1)(19.4×2.00+18.9*2.0)/(5.0×10.0)=1.53>1.1根据上述理论验算,基底抗渗流稳定;基坑降排水方法如下:1)地表水: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的地表进行修整,构筑排水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