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ID:14221941

大小:3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7

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_第1页
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_第2页
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_第3页
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_第4页
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德育教育中的师爱之情  21世纪既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又是人类互爱互助的世纪,同时也是人文和科学交融为一体的情感教育的世纪。面对着高技术和高情感平衡的挑战,时代需要人文和科学、情感和理智的结合和交融,给未来文明以更加和谐的发展,这就需要重视亲情文化的建设和熏陶。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强调以情为本,

2、以亲为道德之源。为此,我们在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中,要给学生以更多的亲情体验和幸福感受,从中感悟人生之价值,享用人生之快乐,使人生更加健康完满。我们的德育应把道德情感的发展与培育作为整个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使我们的德育真正成为有情的德育。  一、有情德育模式初探  新世纪的德育应该是有情的德育,它立足于人的道德情感的培养,要给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生命,从而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举止。  我们认为,道德是人们为了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和谐身心的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

3、促进人们友好相处的社会规范。它的基础是人类和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它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安定和生活幸福;它的基本内容对己是调节身心和谐的准则,对自然和社会是爱护性的行为规范。它渗透在人的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各个领域,它发生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中和个人对自身的态度上。在道德中,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而其中的核心要素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我们理解为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它是主体内在蕴涵着的归属需要和向善要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反之

4、,会产生不安感、羞愧感和内疚感,从而激励自己去进行新的道德追求。因此,道德情感是人的内心道德世界的情感反应和表现,它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心理财富和目标要求。它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需求之中,如归属感、依恋感、自我认同感、自尊自爱感等,都与道德情感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有着丰富的道德韵味。  婴幼儿早期建立起来的双亲依恋感受、安全感受、归属感受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合作性行为产生的最重要源泉。学校中的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家庭内的亲子依恋,具有异质同构的心理机制,它同样是建立彼此信任感、友谊亲切感

5、和自我认同感、自尊自信感的基础。  有情的德育模式的建构,要以儿童、青少年道德思想论理教育上半月·综合0062山情感发展的轨迹为基础,来确立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要求和教育策略。  道德发展研究中,道德人格论认为儿童道德人格的发展主要是受社会和个体的情感需要所制约的。为了保证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完美,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条件,以合适的方式去满足儿童的内部需要,应给予儿童与青少年以自由、自主、自律的发展。让他们在适应社会环境中,培养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自

6、强的品质和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他将人的个性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重点要解决一对主要矛盾。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从出生到青少年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品质是:  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O一2岁);  第二阶段: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感(2一4岁);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4一7岁);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一16岁);第五阶段: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他强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

7、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感有直接关系。如果先前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也就比较容易。  我们根据前人的理论和自身进行跟踪研究的成果,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感发展的运行轨迹作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关注的要点和相应的教育策略与建议(见下表)。  根据我们的研究,儿童情感发展应看成是个体生动活泼的、有血有肉的、不断积累成熟的过程,它是生物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儿童情感发展既充满着生动变化的序列,又有多姿多态

8、的个体化过程。  由此,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地将儿童与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确定为以下四个阶段:  婴幼儿时期(O一6岁),我们把情绪情感教育的重点放在依恋感、安全感、信任感和自主感的培养上。在抚育策略上强调以亲为先、以自为主、以动为育、以察为重、以导为要的原则,让婴幼儿能在自由自在中开心,在自说自话中开口,在自作主张中开窍,在自主活动中开胃。小学时期(6、7一11、12岁),我们把情绪情感教育的重点放在自我认同感和对他人的尊重感、关怀感上。  在重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