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话剧《哥本哈根》

评析话剧《哥本哈根》

ID:14231443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7

评析话剧《哥本哈根》_第1页
评析话剧《哥本哈根》_第2页
评析话剧《哥本哈根》_第3页
资源描述:

《评析话剧《哥本哈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外国戏剧精品导读结课论文系别演艺学院专业戏剧影视文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1年12月10日存在,在意识之前—评析话剧《哥本哈根》话剧《哥本哈根》是以德国纳粹时代的科学家海森堡和丹麦科学家波尔及其夫人玛格瑞特的亡后灵魂的回忆与对话,引出了现代科学史上著名的1941年“哥本哈根会见之谜”。这个至今没有揭开的谜,对于二战期间原子弹的研制与付诸实战、今天世界所面临的核威胁、未来科学与人类生存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哥本哈根》通过解密这次“哥本哈根会见之谜”,展开对原子弹研制成功前后历史的审视。有人说,戏剧是编剧的艺术,电影是

2、导演的艺术。从来对影视方面接触较多的我,对影视的认同感显然要过于戏剧,但是在看到《哥本哈根》这部话剧后,观念却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改观。我个人是不喜欢某些打着“先锋”“试验”的牌子,而内容低级简单,靠愚弄和嘲讽大众来取悦观众的话剧。现代的戏剧界已经被擅长于戏谑和愚弄的先锋派之风吹得够久了,观众对于作品的思想性也越来越不看重,而《哥本哈根》作为一种严肃而深刻的戏剧出现,却是实实在在的改观了我们对于现代话剧的看法。首先从布景上来讲,排演《哥本哈根》的布景较为简洁,白色的椭圆形舞台,白色的墙壁,嵌在白色墙壁里可以随时打开的两扇门。这两扇门隔开了两个世界,门外是金色的白

3、桦林,那是人的世界;门内是白色的冥界,灵魂游走聚首之地。一株枯索的白桦树,三只象牙般洁白的椅子,三个死后聚首的灵魂。一切的欣赏视野都被牢牢地锁定在这个台子上面,舞台元素简洁而直接,看似空洞却又十分抓人,作为这样一个仅以谈话来吸引观众的话剧而言,这样的布景实在是干净,在不分散观众注意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的把观众的吸引力紧紧把握在舞台上。从整体结构上来讲,《哥本哈根》是可以被分为四段的,这四段分别是被三个幽灵演绎了4次,每一次都提出不同的可能性。他们不断地重回1941年的傍晚,面对当年的困惑,但结果总是陷于迷雾,直到最后都没能找到确切的答案。整个故事就是在这种

4、不断的重复演绎中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者可以说全程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着量子、粒子、铀裂变和测不准原理的思辨,围绕着贝多芬、巴赫的钢琴曲的思辨;围绕着个人对于祖国的忠诚与否的思辨、围绕着原子弹爆炸后城市里满目狼藉和尸横遍野的思辨等等。四段的演绎其实都是在重复辩论着一个问题,那就是1941年海森堡为什么要来哥本哈根。这个问题又直接牵扯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的制造方是邪恶的德国纳粹还是时处正义一方的美国,进而也牵扯到千千万在原子弹爆炸死去的人们身上。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展了四次演绎,也得到了四种不同的可能,然而随着这四种不同的可能一一被推翻,

5、重塑。故事开始进入一种虚无和不确定性。显然三个灵魂无论如何也无法回到那个时候,故事的发生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故事本身的虚无和不确定。所以四次的演绎,更像是四种可能性的展示,在这四种展示的过程中,让身为观众的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道德的崇高和沦丧,存在的实在和虚无等等。对于观赏者来说,戏剧一开始问题关键从来不是在于解决悬念,悬念仅仅是一种推动力,驱动着三个灵魂不停的讨论和思辨,就是在这个讨论和思辨的过程中,让观众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思考和干预。故而,这是一部允许你参与思考的戏剧,整体的结构偏向于观念艺术,通过四次对于观念认识的确立和推翻直接把问题引向观众,并不

6、讲求戏剧冲突,或者可以说是“去戏剧性”性质的戏剧,他从一开始就紧紧的锁定在一个问题上,通过思考和辩论取代戏剧的冲突和矛盾,通过一个问题的产生从来衍生出更多的更有意义和更有深度的思考。从主题思想上来讲,对于话剧《哥本哈根》的评析就如同那句关于哈姆雷特的谚语一样,一千个读者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显然,对于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很难有着所谓正确和全面的主题分析。作为一部戏剧作品,《哥本哈根》更是包含着较为深刻的主题和内涵。在外层故事包裹下的(三个灵魂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一场讨论),内核的深刻性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体的层次高低。对于本剧的主题,我认为其中多少有着存在主义的身影。先

7、说其中的物理定理的元素。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等等,这些在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定理。其中测不准原理恰恰还是海森堡发现的,然而最后却也成分为了海森堡在剧中命运的结局。这种个人命运与物理原理的吻合,就像是有着某种声音在不断倾诉着关于存在于意识的问题。但就原子弹的研发而言,量子力学无疑是原子弹研发的最重要原理,然而海森堡与波尔对于其中的数值和测定是不相符的。后来波尔研制出了成果,并最终导致了原子弹的成功。而海森堡固执的相信自己的测算和定理,最终却在这场世纪讨论中黯然失色。然而定理也好,测算结果也好,无非都是些冥冥中的不确定因素。世间万物的存在是先决条件,无论是量子力学还

8、是那个永远也测不准的测不准原理(包含了对于整剧的暗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