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ID:14238009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7

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一、矿产勘查的地质条件(一)地层条件1.沉积矿床富集的时代特征:沉积矿床形成和富集的时间是极不均匀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只与特定的矿产有关。2.沉积矿床的成矿期和成矿序列:我国沉积矿床明显存在4个成矿期:(1)前震纪成矿期(早、晚太古代及早元古代),为第一次大的成矿期。(2)第二个成矿期,包括震旦纪和早古生代。(3)第三个成矿期,晚古生代-----三叠纪。(4)第四个成矿期,从侏罗纪直到第四纪。铁---锰---磷---铝---煤---铜---盐类的顺序出现的成矿序列3.成矿期和造山运动的关系

2、。地壳的周期性发展控制了成矿作用的周期性发展,内生矿床主要形成于地壳构造活动期间,外生矿床则往往形成于两造山期之间。4.地层对层控矿床的控制。(二)构造条件1.构造按规模的分类及其对成矿的控制构造按规模可分为全球性的(即大地构造),区域性的,局部性的以及更小的褶皱、断裂和裂隙构造(小构造)。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基底断裂、层间滑动断裂(深浅不一)。2.区域性的线性构造和环状构造的意义3.局部构造(小构造)对成矿的控制(1)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压性断裂面常是不透水面,在成矿中“屏蔽”作用;张性断裂空隙利于成矿,单空隙太大,向下延伸太小

3、,也不利于形成规模巨大的品位均匀的矿床,断裂兼具有多种性质。对于矿产勘查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寻找成前的和成矿期的断裂构造。(2)褶皱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对内生矿床起控制作用,应注意寻找成矿前的褶皱,尤其是背斜构造,以及能形成有圈闭层、遮挡的剥离空间对成矿最为有利。对外生矿床起改造和破坏作用,着重查明矿化富集和规模增大的地段。(3)裂隙式对成矿的控制:节理、劈理。(三)岩浆条件1.岩浆岩的成分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1)岩浆岩矿物的研究(2)岩浆岩岩石化学的研究①岩浆岩酸度的研究:超基性的、基性、中性、酸性。大体归为两类:一类为地壳型花岗岩(即

4、S型花岗岩),W、Sn、Mo、Bi、Nb、Ta、放射性U亲氧元素;另一类花岗岩(即I型花岗岩)是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岩浆源,Cu、Pb、Zn、Au、Ag亲硫元素。②岩浆岩碱度的研究岩浆自变质作用和晚期碱质交代作用有利于Nb、Ta的富集,因此Nb、Ta等元素被认为与碱质交代花岗岩有关。③岩浆岩钙碱性的研究(3)岩浆岩挥发分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①岩浆岩内挥发分的研究。②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的背景含量的研究。③某些造岩矿物中成矿元素及半生元素的研究。④岩体和某些造岩矿物中元素比值得研究。(4)同位素成分和气液包裹体成分的研究2.岩浆岩时代与成矿

5、时代的关系矿产的富集则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某一阶段或最后阶段有关3.岩浆岩的空间分布与成矿的关系及其成矿(分布)规律(1)岩体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分布规律①岩体的侵入深度,冷凝深度与成矿。②岩体形态、规模和相带分布与成矿。对中酸性侵入体则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2)矿体在岩体内外空间分布的规律①矿床产于岩浆岩内部②矿床产于岩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注意:岩体边缘复杂形态的有利部位)③矿床环绕侵入体呈带状分布4.火山岩与成矿的关系(1)火山岩的成矿专属性:角砾、云母橄榄岩相中的金刚石矿床;海相火山喷发细碧角斑岩系中的黄铁矿型

6、铜矿;酸性次火山斑岩体中的Cu、Au、Ag等矿床。(2)火山岩空间分布与成矿(3)火山岩产出特征与成矿:海底(相)喷发和陆相喷发由于其形成对外界物化条件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矿床。(四)岩性条件1.岩性条件对内生矿床的影响透水性好的石灰岩或白云岩、分选很好的砾岩、破碎和具有透水性的熔岩和砂岩层等,都有利于成矿流体的循环和运移,这是岩石物理性质对成矿的影响。对成矿影响尤为明显的是各种岩性的组合及其空间的排列方式:①不同机械强度的岩层呈互层状时,在受力过程中容易形成层间剥离空间、层间断裂和裂隙等提供有利于成矿的空间。②具有不同透水性质的岩

7、层组合,其中不透水层起遮挡作用,矿液在其下可透性岩层中聚集沉淀。③不同化学性质的岩层组合,有利于集中交代而使矿质富集于特定的层位。④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岩层的组合,可以兼具各有利条件而成矿。2.岩性条件对外生矿床的影响在一定矿质来源的岩石类基础上,由于有利气候和地貌条件使有用矿物和元素富集。3.岩性条件对层控矿床的影响(五)岩相----古地理条件1.岩相古地理条件对外生沉积矿床的控制在海侵阶段,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在古大陆边缘、浅海、滨海地带和淡水湖盆等地形成Fe、Mn、Al、P等矿产;在海侵与海退的过渡阶段,在内陆、盆地和滨海沼

8、泽地带则形成煤矿产;在海退阶段,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在潟湖和内陆盐湖等地形成各种盐类和石膏矿床;至于油气和铜矿则形成于煤与盐类矿产时期之间的三角洲,内陆大型盆地等环境。如沉积锰矿相带:①氧化物相带、②硅酸盐矿物相带、③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