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ID:14246987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7

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_第1页
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_第2页
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_第3页
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_第4页
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刍议  〔论文关键词〕设计教育伦理自律视觉教养示范性  〔论文摘要」以视觉图像为教育主体的当代设计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践行为应具备示范性,需要高品质的自律性约束,而自律性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视觉教养以及对视觉教育科学和专业技术科学的认知程度,同时与对社会的责任感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具有的视觉化行为的示范性品质尤为重要。“自律”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提倡的教育理念,在新时期重新认识高校设计教育伦理的作用,具有重

2、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前,在我国高等设计院校中提出设置设计伦理教育的课程,以期充实并完善现有的设计教育教学体系,规避由于长期沿用泊来品式的西方设计教育体系产生的人才培养的弊端,用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文理论指导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实践伦理,是一种宏观思考我国当代设计教育秩序的教学法,对新时期我国设计教育体系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伦理在新时期的意义  我国的设计教育发展史,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发展举足并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吕品田先生曾经作过一个扼要的总结:“改革开放的30年,是艺术设计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它可以归纳

3、为四个方面:第一,办学规模扩大。第二,学科体系的调整。第三,人才培养突破了以前单纯强调精英教育,培养艺术家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第四,设计概念的扩展也就是对于设计本身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拓展。”  诚然,这一系列总结性的评价表明目前我国高等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密切。“设计教育就不再仅从属、服务于设计和生产实践。由先进的设计教育引领设计实践,才能把设计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先进的设计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有利社会健康发展的道德伦理准则的基础之上的。现阶段,将设计教育的先进性置于设计实践之首,可见“先进的

4、设计教育”对今后培养就业型人才模式的发展,起着质的飞跃作用。  我国社会正处在以文化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设计’.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其功能性表现为由物及人,深人到人的生活,影响人的精神以及伦理道德意识,由此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向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精华,为当代设计教育所用,亦是建立先进的设计教育之前提,所以,在新时期,重提设计教育伦理道德,极其重要。  从人类文化学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设计伦理教育关注的问题虽然有别于普通伦理学的特殊之处,但是,究其根源,仍属于中华民族倡导的传统伦理学的探讨范畴,只是涉及的元素呈多维度的交叉学科,诸如中西方人生哲学观

5、的比较、艺术审美观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评价、创意道德原则等内容。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在推崇设计伦理教育教学的进程中,任课教师首当其冲地成为具体履行这一教学过程的职责主角—每一专业学科的主讲演示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教育环节至关重要。因此,“从教师做起”成为设计教育伦理建设的基本点。  二、孔子教育观与造器观  “学者修己治人之方”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评论(论语》时对孔子该论著的赞誉。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为了推行礼教周游东周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世人景仰。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作为世界性道德伦理教育的楷模,特别设立国际“孔子

6、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这是否意味着在向人类日渐式微的道德伦理敲响了警钟呢?!  春秋末年,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之说。《礼记·聘义》中,孔子答弟子子贡云:“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湿润而泽,仁也;填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判,义也;垂垂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摸瑜,瑜不摸瑕,忠也;孚尹傍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总

7、结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以此为评价文人“比德于玉”。  《诗经》中,对于新疆的和闻玉之温润光泽的特性,由此引申关于人品与玉质的比赋:“言念君子,温如其玉”,“白圭之站,尚可磨也”,“瞻彼湛奥,绿竹如簧,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以稀有矿物质的精华质感喻为人品之形象审视标准。  汉代刘向在《说苑·杂言》中亦云:“玉有六美”、“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之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闻远者,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胭而不往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判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之于外者,君子比情焉。”从玉质内在秉性归纳人品美德。  玉

8、德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中国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